醫護人員正在將蒙瑞江捐獻的腎臟移植到患者體內。袁波攝
不幸患尿毒癥的大化瑤族自治縣教師蒙瑞江,2014年11月得到合適的腎源,做了腎移植手術。兩個月后,他突發神經系統病變導致腦死亡。家人幫他實現生前遺愿,將能用的器官都捐獻出來,包括這顆剛在他體內生長了兩個多月的寶貴腎臟。蒙瑞江深知等待腎源的煎熬,他在彌留之際,提出要把自己獲贈的這份珍貴禮物再次傳遞下去。2015年2月1日,31歲的蒙瑞江捐獻出來的腎臟,在第三人身上開始工作。這也是國內首例公民逝世后移植器官再捐贈手術獲得成功。
鄉村教師深受學生愛戴 獲捐腎臟后不幸腦死亡
1月31日,在大化人民醫院ICU病房的走廊上,幾十名親友、學生和家長,依次把自己手中的白花獻到腦死亡的蒙瑞江身上,大家流著眼淚哽咽著說:“蒙老師,您慢慢走!”躺在病床上的蒙瑞江被潔白的花朵圍繞,平靜安詳地從ICU病房被推向手術室。所有人肅穆地低著頭送他走完這最后一程。
在和蒙瑞江告別的人中,很多是他的學生和學生家長,有的人甚至難掩悲痛跪在了地上。為這位他們深深敬愛的鄉村教師,更為這逝去的年輕生命。許多學生家長帶著孩子不辭路遠趕來,為了看他最后一眼。曾經,大家在他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奇跡,可如今,短短的兩個月后,多舛的命運又一次殘酷地折磨著蒙瑞江和家人。
2014年4月,患慢性腎炎的蒙瑞江被診斷為尿毒癥,從那時開始,被病痛折磨的他不得不離開眷戀的三尺講臺,過著每周靠透析維持生命的日子,換腎成為他生存的希望。在之后的半年中,蒙瑞江和家人在等待腎源的煎熬中度過。
終于等來了幸運。2014年11月,在得到合適的腎源分配后,蒙瑞江做了腎臟移植手術。一家人對那個捐獻腎臟的好心人心懷感激,都一心想著用更多的真誠和善心回報社會。
還沒來得及體會重生的喜悅,厄運再一次降臨。2015年1月9日,蒙瑞江突發神經系統病變,最終被確定為腦死亡。1月31日,蒙瑞江的親屬把他生命最后的愿望說了出來:“他要把所有能用的器官捐獻出來,包括這顆別人捐給他的腎臟。他希望別人傳給他的大愛能在人間延續。”
他早有捐獻器官想法 受捐后更想傳遞愛心其實,早在沒有受捐腎臟之前,蒙瑞江就已經有了捐獻器官的想法。他的弟弟蒙瑞誠告訴記者:“在等待腎源時,哥哥曾說要是自己活不下去了,就把器官捐給那些有需要的人,讓別人可以好好活在世上。”
在父親和弟弟眼里,蒙瑞江是一個孝順懂事的人,他一直用一顆善良樂觀的心教育學生們。2004年,學成畢業后的蒙瑞江回到大化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里當老師。日子雖然清苦,但他卻一直很快樂。學校缺老師,他一個人教幾個年級的課,體育、數學和語文樣樣都教。孩子們都喜歡跟他在一起,大家都說他是個好老師。
幾年后,蒙瑞江被調到大化都陽鎮中心小學任教。同樣在鄉鎮教書的妻子和他只能周末相聚。直到去年,蒙瑞江獲得了公租房,生活不寬裕的夫妻倆才有了屬于自己的家。
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天,蒙瑞江的身體就出現了問題。起初,他只覺得自己腿經常抽筋,也沒太當回事,雖然身體不舒服,也堅持著給孩子們上課。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自己渾身都沒有力氣,站立都成問題的時候,才去醫院檢查,確診為尿毒癥。
在等待腎源的日子,全家人一開始滿懷期盼,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希望變得越來越小。“我們太能體會那種等待的煎熬,肯定還有很多像我們一樣等待著生存希望的人。所以當兒子提出捐贈的想法時,我們全家都理解也同意。我們可以替他把重生的喜悅延續下去,讓更多的人來獲得。”蒙瑞江的父親悲痛地說。
這兩天雖然忙著辦哥哥的后事,但在蒙瑞誠的心里總覺得哥哥還活在這個世上,他說:“我總有個念想,覺得將來自己走在哪里,也許哥哥的眼睛正在看著我,雖然是在別人的身上,但他一直都跟我們在一起……”
手術成功腎臟成活 三人基因共存一體
2015年1月31日,蒙瑞江捐獻出的肝、腎、眼角膜通過國家衛計委器官分配系統分配到最需要的病人身上。而那顆曾經在兩個人身上存活的腎臟,被分配到解放軍第181醫院,移植到一名尿毒癥男性患者身上。
2月1日中午,這臺特殊的移植手術在該醫院全軍器官移植中心進行。該中心主任眭維國向記者介紹,公民逝世后移植器官再捐贈,在國內尚屬首例。
“此前,我們對這顆腎臟做了全面的判斷和檢測,以保證捐贈的器官是健康的。這顆腎臟各項數據都達到捐獻的指標。移植手術難度比較大,因為這個器官在第二個人身上有兩個多月時間,正是粘連得比較厲害的時候,血管、輸尿管在受體身上已經長得比較緊密了,需要細致完整地取出來,同時還要保證腎臟、血管、動、靜脈的再植。所以我們設計了全新的手術方案。”
這臺手術比以往的移植手術多用時1個多小時,耗時超過3個小時,手術成功。當天下午,這顆兩次“搬家”的腎臟在第三個人身上繼續存活并發揮作用。
2月3日,記者從醫院獲悉,經過兩天的觀察,目前那名獲得腎臟移植的患者尿樣正常,移植腎的動、靜脈血供良好,健康存活。
眭維國說:“很高興這臺特殊手術的成功,讓我們能幫蒙老師實現心愿,腎臟是別人捐給蒙老師并且在他身上再次生長的,而血管是蒙老師的,現在是三個人的基因在這位獲捐者體內,這是一份生命禮物和人間大愛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