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企業:對外投資挑戰多機遇多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周紅梅
■閱讀提要
2014年廣西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可圈可點。全區境外投資中方協議投資額21.2億美元,同比增長172.9%;實際投資額2.89億美元,同比增長128.3%,對外投資實現“兩個翻番”。馬中關丹產業園區、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等成為企業抱團“走出去”的優質平臺。廣西企業“走出去”從自發、隨機、盲目逐步向自覺、主動、戰略指引轉變,農業、礦業、建筑業、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成為桂企“走出去”的主力軍團。
對外投資實現“兩個翻番”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對外承包工程起家的廣西海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經過20多年的海外闖蕩,如今在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已享有盛譽。2014年,對廣西海外來說又是一個豐收年:全年新簽國外合同額1.4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93億美元,同比增長20%。
“近年來我們的海外業務不斷拓展,領域已涉及地產開發、酒店投資、農業開發等;在安哥拉的屬地化經營也逐漸成熟,種果養雞、百貨超市、酒店經營,以及市政工程建設等,實現多點開花,每年的投資金額有1億美元左右。”廣西海外集團董事長李福全說,在鞏固發展安哥拉、納米比亞、岡比亞等傳統市場的同時,公司近年來又將觸角伸向緬甸、柬埔寨、東帝汶等新興市場,“走出去”的步伐將邁得更大。
和廣西海外集團一樣,越來越多的廣西企業“出海”挖掘商機。據統計,2014年,我區境外投資中方協議投資額21.2億美元,同比增長172.9%;實際投資額2.89億美元,同比增長128.3%,對外投資實現“兩個翻番”。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8.77億美元,同比增長5.7%。投資目的地主要涉及中國香港、越南、泰國、柬埔寨、文萊等國家和地區,行業涉及礦產資源開發、現代服務業、農產品種植與加工、日用品生產、運輸和機械制造等。
“近年來,廣西‘走出去’從自發、隨機、盲目逐步向自覺、主動、戰略指引轉變,農業、礦業、建筑業、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五位一體’走出去的格局初步顯現。”自治區商務廳副廳長黃煥升表示。
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是廣西農墾“走出去”的重點項目之一,也是廣西設在境外的首個對外經濟貿易合作窗口園區。截至2014年底,合作區一期建成運營,吸引了包括中國西電集團、世界500強法國斯倫貝謝公司等29家中外企業投資建廠,截至目前累計實現開發收益860萬美元。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加快建設,將為廣西企業打開東南亞市場提供跳板和平臺。
作為我區對外投資合作的另一個重要平臺——馬中關丹產業園區2014年的建設也快馬加鞭。目前,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合資公司已正式成立并運營,園區配套項目關丹港股權收購工作已經完成,園區首個投資14億美元的現代綜合鋼鐵廠項目已獲得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批準。
“我們鼓勵支持更多廣西企業特別是鋼鐵、水泥、玻璃等產能富余企業,借助馬中關丹產業園、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等優質平臺大膽‘走出去’投資,減少海外投資風險。”黃煥升說。
海外市場實現多點突破在異國他鄉投資創業,很多時候在政策上形勢上難免“受制于人”。李福全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在非洲市場就受到多方面夾擊。如納米比亞就明確規定,外國公司在當地承接項目必須與當地公司合作。一方面當地市場希望以中國的低價獲取歐美發達國家的高質量,另一方面國內勞動力成本跳躍式增長,導致在外做項目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面對新形勢,廣西海外集團適當調整了經營方向,一是在開展工程承包的同時嘗試介入當地的地產開發,與當地有實力企業合作;二是以現有的重點駐外公司為核心,向周邊國家拓展。2014年,該公司以“一帶一路”為契機,成功開拓東南亞市場。其中,在泰國新接的任務近4000萬美元,緬甸簽訂合同額接近8000萬美元。
除了傳統的建筑業、制造業,一些廣西企業開始將眼光投向海外新興服務業。“現在我國‘走出去’企業越來越多,但為他們提供本土安保服務的公司很少,我們瞄準這一商機,從去年開始陸續在東盟國家投資注冊公司,專門為當地的中國企業提供安保服務,包括私人保鏢、安全技防等。”廣西國盾保安服務公司法律咨詢顧問謝曉說。
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大氣候”影響,廣西與全國市場一樣,去年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對外投資額較大的包括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公司及其下屬公司共投資1.03億美元,廣西交通投資集團及其下屬公司聯合投資2389萬美元,柳工機械股份公司各海外子公司投資2619.5萬美元,廣西有色集團公司投資4500萬美元,桂林國際電線電纜公司投資1000萬美元,廣西金桂漿紙業有限公司投資720.9萬美元等。
有關專家指出,廣西企業對外投資的快速增長,表明我區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進一步提升,但更主要的是國際市場對中國企業投資的強勁需求,以及企業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隨著新常態下經濟結構調整加速以及一些行業產能富余情況出現,企業“走出去”投資的動力將更加強烈。
2014年,我區在文萊市場投資也獲得新突破。廣西鳴銘農業有限公司、欽州市海華蠔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分別在文萊設立了農業開發公司和漁業開發公司,廣西的農業技術和漁業養殖技術在文萊受到熱烈歡迎。
與此同時,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開拓菲律賓市場取得零突破。2014年我區企業在菲律賓中標兩個水電站項目,合同總額1.6億美元。至此,我區對外投資已覆蓋東盟全部10個國家,對外承包工程已覆蓋除文萊和新加坡以外的8個東盟國家。
新常態下挑戰多機遇多近年來廣西企業“走出去”雖有斬獲,但底子薄、基礎差、后勁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目前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走出去’主體能力不強;二是對外投資合作還沒有形成相對集中的規模市場,主要在東盟和非洲個別國家;三是政府資金支持力度不足,企業‘走出去’缺乏后勁。”自治區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總體上看,廣西外經企業資本實力不強,投資能力不足,投資規模偏小。去年對外投資項目數量雖明顯增多,但每個項目協議投資額不大,平均中方協議投資額只有766萬美元,大的投資項目較少。
“但我們也要看到當前面臨的新機遇,全球經濟放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為企業開展礦產資源對外投資、并購提供了良機;發展中國家大規模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形勢未變,為企業加快開拓境外工程承包市場提供了機會。特別是東盟共同體將于2015年建成,為我區對東盟的投資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自治區商務廳上述負責人分析,在經濟新常態條件下,全國將進入對外投資的穩定增長期,通過大規模的對外投資創造外部需求和市場容量將成為外貿發展的主要動力。同時,中央提出“一帶一路”新的開放布局,廣西企業也有望從中分享政策紅利。
為鼓勵企業“走出去”,今年自治區政府進一步深化對外投資體制改革,縮短辦證時間;對外投資管理積極落實以“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管理體制,并將對外勞務核準權限下放到各地市商務主管部門,充分激發企業對外投資合作活力。
據悉,為幫助企業解決“走出去”融資難問題,今年自治區政府加強銀企合作牽線搭橋,重點加強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匯豐銀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金融、保險機構的聯系,暢通銀企合作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此外,我區將加大力度推動馬中關丹產業園、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中柬農業促進中心等一批項目取得新進展,促進有關配套項目盡快落地,帶動我區相關產業企業赴有關國家開展投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