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扶貧:
“1+4”創新政策精準發力
底數清、情況明,建立起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的廣西,開始了扶貧開發的新一輪實踐。
2014年6月,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關于創新和加強扶貧開發工作的若干意見》和4個配套實施意見即“1+4”扶貧創新文件,涉及扶貧生態移民、教育精準扶貧、金融支持扶貧、改革資金管理四大方面,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的充分肯定,構建起具有廣西特色的扶貧政策體系。這些政策措施含金量高、覆蓋面廣,為我區扶貧開發注入了強大活力。
扶貧生態移民工程順利啟動。自治區于2014年9月啟動了新一輪扶貧生態移民工程,當年有10萬貧困人口納入其中。目前,全區227個集中安置點已完成選址213個,完成規劃設計199個,開工建設158個。百色市在國家給予的貧困戶生態搬遷補貼的基礎上,出臺住房建設貼息及產業發展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支持貧困戶易地搬遷和后續發展。興賓、忻城、田陽等縣(區)整合政府投資,引進民間資本支持和參與安置點建設,彌補了政府補助資金的不足。
教育精準扶貧惠及貧困學子。這一機制有效整合我區教育資助和扶貧培訓資源,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與扶貧開發政策進行了無縫連接,在全國走在了前列。僅2014年下半年,全區已有29.34萬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受益,受助經費總額達4.13億元。其中,20.42萬人優先享受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受助經費2.35億元。
金融幫產業“造血”出力,為貧困群眾“強身健體”。2014年全區扶貧小額信貸額度由最高1.5萬元提高到10萬元,同時延長了貼息期限、提高了貼息標準。扶貧小額信貸獎補試點縣由10個擴大到20個。貧困村互助金項目村增加到510個,新增互助金2000萬元。
管好用好財政扶貧資金。2014年全區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0.2億元,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加,并啟動了以扶貧績效為導向的資金分配機制,初步改變了過去“干好干壞都一樣”的分配模式。柳州市、桂林市通過競選確定市本級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的產業扶貧項目。玉林市博白、興業等縣把扶貧項目資金納入民生資金電子動態監管系統統一管理,全程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