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小區頻頻遭遇停電,究其原因多是供配電設施老舊不堪引發故障頻發,或小區未安裝“一戶一表”,一些住戶欠費牽連所有住戶所致。今后,新建小區將告別扯皮式停電,《廣西壯族自治區新建住宅區供配電設施建設維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從3月開始實行,配電設施管理70年全歸供電部門,以保障居民穩定用電。
苦惱:小區供電頻出故障經常停電
60多歲的林阿姨,是澳華花園的業主。她2007年就入住澳華花園,家里的電燈經常是時亮時暗,而且還經常沒預告就突然停電了。據悉,澳華花園小區供電設備屬于開發商資產,建成后缺乏維護,導致設備故障頻發。據統計,2013年以來,澳華花園共發生故障78起,多次停電給小區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
澳華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韋燕萍說,澳華花園共有71棟住宅樓5000多戶1萬多居民,是一個龐大的住宅區。然而,在該住宅區里,用電問題一直飽受居民詬病。她說:“小區一停電,居民總會找到居委會。可是我們也沒有維修的能力啊?!?/p>
2010年2月13日,正是大年三十,當天下午5時,澳華花園小區變壓器突發故障,供電企業接到信息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然而正當供電搶修人員扛著搶修設備進入小區時,卻發現故障變壓器是屬于小區的產權設備,供電企業無權處理。小區物業和開發商直到當晚8時左右才發現是小區電纜出現故障。為了緩解小區居民的用電燃眉之急,供電企業臨時調來了一臺發電機,恢復了小區用電。
突破:專業介入供配電建設維護
以往,住宅小區供配電設施建設單位和維護單位分離的模式,最大的弊端是,開發建設單位保修期滿后沒有維護責任,物業服務企業既無資金又無技術。由于住宅區供配電設施產權屬于業主共有,供電企業沒有維修、養護、更新、改造的法定義務,一旦出現用電故障,往往會引發扯皮。特別是需要更新改造供配電設施時巨額資金無人承擔。
2012年12月,五一路翠湖新城小區供配電設施故障停電,停電時間超過48小時,涉及居民4000戶近2萬人。由于找不到維護單位,小區居民苦不堪言。
為了探索出突破這一弊端的辦法,早在2010年,南寧市就頒布《新建住宅項目供配電設施建設維護管理辦法》,規定“新居配”項目由供電企業統一組織建設并承擔終身維護管理責任。
位于大沙田的瑞和家園小區物業主任向緒家說,該小區共有2000多戶,入住率已達70%。幾年來,小區供電設備運行一直很正常,基本沒有發生過用電故障。而且只要小區內有任何用電方面的問題,致電供電企業就會立即有人上門服務。
瑞和家園是南寧市首批執行新居配政策的商品房小區,自2011年建成以來,小區供電設備從沒有發生故障,小區居民真真正正用上了放心電、舒心電,沒有了后顧之憂。據供電部門介紹,小區供配電設施可以滿足20年內的用電增長。另外,在70年的房屋產權期內,供配電設施需要有序組織運行維護、設備檢修、故障搶修以及進行3次左右的設備更新改造,這些費用都將不再向開發商、物業、居民另行收取,由供電企業承擔。
由于供電企業介入了小區的供配電建設,因此在設備的選擇上,也會根據供電企業設施運行經驗選擇可靠、經濟、耐用、適用的設備。同時,一些供配電設施的零配件都是訂單制,供電企業零配件擁有充足的庫存,保證維修時可以及時更換。但如果是開發建設單位或物業進行維修,僅等待購買零配件就可能耗掉一兩個月的時間。
隨著3月1日《廣西新建住宅區供配電設施建設維護管理辦法》的實施,在全區范圍內有效解決供配電建設工程質量、設施維護責任、小區用電安全等問題,使群眾用電更有保障。
放心:供配電設施維護歸供電企業管
據了解,供配電設施正常使用年限為15—20年,在房屋70年使用期內,供配電設施至少要進行3次大規模的更新和改造,每年也需要日常維護,更新、改造、維護費用巨大。據悉,執行“新居配”政策后,供配電設施70年的后續維護管理責任全部由供電企業負責,維護、管理、更新、改造的費用納入電網投資計劃,都由供電企業承擔。
另外, 按照《辦法》,供電企業在保障供配電設施的完好和正常運行的同時,還要提供24小時電力故障報修服務;而新建住宅區供配電設施故障停電后,城市地區供電搶修人員到達現場時間平均45分鐘,農村地區平均90分鐘,特殊邊遠地區平均2小時;城市地區搶修到達現場后恢復供電平均時間4小時,農村地區5小時;供電企業要建立用電投訴處理制度,應當自接到投訴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提出處理意見并答復用戶。如此一來,今后市民就可以放心用電了。(記者張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