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3月10日訊(記者呂超曄)傳統醫藥衛生體制長期以來形成和積累的各種矛盾涉及面廣,影響巨大,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今年,廣西出臺多項醫改政策,加大醫改攻堅力度,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的醫改成果。
當前,廣西的醫改步入了攻堅期。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自治區醫改辦主任韓慶東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接下來我區將進一步深化醫保、醫療、醫藥體制“三醫”改革,突出公立醫院改革,在核心領域攻堅克難。
“隨著廣西醫改的不斷推進,廣西醫改已進入深水區,既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逐漸暴露,遇到的阻力不斷增大,許多瓶頸亟待突破。”韓慶東表示,我區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醫療資源基礎薄弱且分布不均,農村人口多,政府財政投入的壓力巨大,推進醫改的難度很大,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
他說,近年來,廣西醫改借鑒外省經驗,結合廣西實際,我區積極推進“醫保、醫療、醫藥”的“三醫聯動”,取得較好的成效,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和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等方面打出“組合拳”,綜合施策,定向發力。
改革醫保付費機制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
目前,我區分級診療標準和辦法未出臺,未充分運用醫療、醫保、財政、價格等手段引導群眾至基層醫療機構就診,尚未形成科學有序的分級診療模式,群眾對“看病難”緩解感受不明顯。
為解決這些醫改難題,韓慶東表示,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我區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基本醫療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2014年,全區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5226.44萬人,參保率繼續保持在97%以上。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的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人均籌資達到390元。
在全面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方面,2012年12月,自治區出臺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實施方案,啟動了柳州、欽州2市的第一批試點工作。2014年3月,啟動了南寧等5市的第二批試點工作。韓慶東還透露,下一步,全區要全面推進大病保險工作,實現全區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覆蓋。
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和城鄉醫療救助相互銜接,共同構筑起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提高了城鄉參保(合)居民的醫療保障水平,減輕了重大疾病患者的經濟負擔,較好解決了參保(合)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截至2015年1月,已開展試點地區大病保險賠付10.62萬人次,賠付總金額3.5億元,平均獲賠3295.67元,最高賠付額46.51萬元。
在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工作上,從2014年1月1日起,全區所有統籌地區均開展基本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工作。加快推進支付方式改革,推行和健全按人頭、按病種、按床日等為主的復合付費方式。
扎實推進我區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近年來,我區基層衛生人才總量不足、素質不高、本科生下不去、專科生量不足等問題比較突出,基層衛生機構難以吸引、留住醫務人員的現象仍然存在。
針對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難點,在如何推進我區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方面,韓慶東表示,目前,我區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縣(市)已達到40個,占全區縣(市)總數的53.3%,試點醫院達到119家,占全區縣級公立醫院總數的52.7%,計劃今年底實現全覆蓋。2014年試點縣級公立醫院業務總收入同比增長13.6%;藥占比同比下降1%;門急診就診2405.43萬人次,同比增長10.2%;出院172.76萬人次,同比增長8.7%;住院人均醫療費用增幅較上年同期減少9.5%。
我區在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啟動以來,自治區財政對國家確定的試點縣縣級公立醫院投入約31200萬元,其中中醫院投入約6500 萬元,各級財政針對取消藥品加成而增加的投入共計約8500萬元。
目前,試點地區醫院運行總體平穩,縣域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試點地區縣域內就診率已超過87%,比全區平均水平高4.9%,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取得階段性進展。
在鞏固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方面,2014年我區共籌措資金12.39億元,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零差率銷售和完善基層運行新機制。我區1279個鄉鎮衛生院和147個政府和公立醫院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部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實現全覆蓋,91.5%政府投資建設的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自治區本級財政下達基本藥物制度補助資金6.84億元、鄉鎮衛生院人員基本工資補助2.95億元、邊境地區醫療服務能力建設資金補助0.8億元、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建設資金1.79億元。
在用人新機制方面,完善“定編定崗不定人”的,實行“托低不限高”的績效工資制度。2014年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總人次5743.9萬人,同比增加6.00%;住院總人次281.5萬人,同比下降9.27%。全年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收入達到102.37億元,同比增長3.1%。
規范藥品流通秩序 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
在規范我區藥品流通經營行為方面,韓慶東表示,我區在強化基本藥品生產全環節監管,實施新修訂藥品GMP,加強藥品生產全面質量管理。加大基本藥物流通專項整治,開展藥品流通安全隱患排查。
在加強基本藥物配送質量監管方面,完成全區79家基本藥物配送企業年內每家檢查4次的質量檢查工作。強化藥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全品種覆蓋的藥品電子監管,截至11月,全區藥品生產企業入網 123 家,規定入網品種生產企業入網率達 100 %,入網品種 2153 種。加強基本藥物全品種覆蓋抽驗,全年在藥品生產環節抽驗基本藥物1590批次,在藥品流通環節對86個國家基本藥物品種以外的國家基本藥物進行全品種覆蓋抽驗。加強不良反應監測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基本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網絡。
在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方面。建立藥品集體集中審價制度,審核公布集中定價藥品的全區最高零售價格,共涉及315個劑型規格藥品。在中南片區價格主管部門協調價格的176個品種目錄的基礎上,2014年分2批公布經中南片區協調價格的藥品品種價格。
改革創新 地方特色醫改任務取得新突破
在廣西地方特色醫改任務方面,韓慶東表示,我區在完成國家布置的醫改任務的前提下,地方特色醫改任務也取得新突破。在推進防治艾滋病攻堅工程,和地中海貧血防治計劃、母嬰健康“一免二補”幸福工程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在推進防治艾滋病攻堅工程方面。我區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90%以上。抗病毒治療覆蓋率和治療水平進一步提高,艾滋病新發感染數和病死率增速減緩。2014年報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數、報告當年死亡數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13.03%、12.12%,全區累計治療病人、在治病人比2013年同期分別增長了24.09%和22.89%。
在地中海貧血防治計劃和母嬰健康“一免二補”幸福工程方面,婚檢率達到97.67%,位居全國首位;地貧產前診斷補助和地貧基因診斷補助率達到99.94%;出生缺陷發生率從2009年的20.64‰下降至2014年的10.46‰,地貧引起的出生缺陷從首位病因降至第4位,已累計減少出生缺陷患兒3萬多名。
住院分娩率達到99.91%,孕產婦死亡率13.84/10萬(全國為23.2/10萬)、嬰兒死亡率為5.27‰(全國為9.5‰)、新生兒死亡率為3.25‰(全國為6.3‰)、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7.74‰(全國為12‰),各項指標均優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中醫藥民族醫藥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取得新進展。全區97.8%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1.6%的鄉鎮衛生院、89.1%的社區衛生服務站、64.4%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民族醫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