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河北頻道石家莊2月22日電 形態各異的彩燈,熱氣騰騰的湯圓,熱鬧的行街表演…… 22日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 除了我們中國人熟知的賞花燈、猜燈謎、舞龍獅、吃元宵等習俗外,與我國相鄰的一些亞洲國家,元宵節也過得有聲有色。
韓國 不吃元宵吃五谷
“雖然中國跟韓國隔海相望,但是,在習俗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來自韓國的河北師范大學留學生孫美花說,“首先,稱呼不一樣。在韓國,農歷正月十五被稱作‘大十五’或者‘大望日’;其次,飲食習慣不一樣。正月十五這天,韓國人是不吃元宵的,而吃混合糯米、高粱米、紅小豆、黃米、黑豆等雜糧做成的五谷飯。此外,還要喝‘清耳酒’,祈愿新年不患耳疾,而且一年到頭聽到的都是好消息。
同時,據了解,“燒月亮屋”這項傳統慶祝活動在韓國農村還保留著,用樹干或竹子搭成圓錐形的屋架,掛上寫著新年愿望的紙條,圓月升起之后,人們用手中的火把點燃“月亮屋”,圍著火堆歡歌起舞。樹干和竹子燃燒時發出劈里啪啦的響聲可以“驅走惡鬼”,火燒得越猛烈,就預示著這一年的年景越興旺。此外,還有放風箏、拔河、踏橋等活動,都有祛病、除災、祈福等涵義。
日本 中華街里賞花燈
“元宵節對大部分日本人來說還比較陌生,不過每逢元宵節的時候,日本的中華街會非常熱鬧,每年都會舉辦元宵節賞花燈的活動,整條街上會被花燈被裝點得五彩繽紛,同時,期間也會穿插一些舞龍舞獅和傳統舞蹈的表演。”在日本生活的華人李燕說。
據了解,日本把公歷1月叫正月,1月15日稱為小正月,與大正月(元旦)相對,小正月日本有很多民俗活動,而農歷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對大部分日本人來說比較陌生。小正月主要以祈禱豐禳等為中心,這一天讓在“松之內”期間(1月1日至7日)忙個不停的主婦們暫作休息,因此也稱“女人正月”。小正月早上有吃小豆粥的習慣,在《土佐日記》、《枕草子》等文學作品中記錄了這個習俗。
新加坡 唐人街里最熱鬧
“在新加坡,每逢元宵節,唐人街是氣氛最濃的地方,這里會布滿各式各樣的花燈,有的花燈還會吊在空中。人們會吃五顏六色的大元宵,買能發出聲音和亮光的塑料制的鞭炮裝飾。此外,元宵節時人們也會來到寺廟參拜,為新年祈福。”生活在新加坡的華人程瑋告訴記者。
據悉,新加坡的華裔占了總人口的70%以上,因此在元宵節的慶祝方式上,他們也保留了中國傳統習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