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鳥在《蝴蝶杯》中出演田玉川,時年66歲。
□本報記者 黃鎣
“河北梆子使我年輕,為了傳承發展河北梆子我是生命不息傳承不止。”今天,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田春鳥八十華誕暨出版、收徒慶典在石家莊舉行,可謂是三喜臨門。昨天接受晚報專訪時,這位從藝64年的老藝術家說出了自己的生日心愿。
生日心愿:為發展河北梆子生命不息傳承不止
1937年農歷三月初八,一個男嬰出生在河北蠡縣大楊莊,他的啼哭聲引來一只雀鳥兒在屋檐上嘰嘰喳喳,父親大喜為孩子起名春鳥。似乎冥冥中注定這個孩子——田春鳥要靠嗓子名震八方。1952年田春鳥考入河北省實驗劇院河北梆子工作團,迄今他的戲曲之路走了64年。他不但先后排演《拾玉鐲》《蝴蝶杯》《陳三兩》《寶蓮燈》《周仁獻嫂》《鐘馗》等六十余出優秀劇目,更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豐富發展了河北梆子小生唱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人稱“河北梆子權威小生”的他屢獲大獎,還是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1997年田春鳥從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退休,但演出、傳承梆子、公益活動等幾乎占據了他的全部時間。用他的話說:“每天都挺忙,老覺得時間不夠用。”出現在人們面前的他總是聲音洪亮、腰板挺直,令人驚訝的是都知道梆子行里小生難唱,難在調門過高,但至今田春鳥只要一登臺依舊聲震云天。對此他透露了自己的青春秘訣:“河北梆子使我年輕,我的生活充實有意義,現在我給很多朋友發短信,署名是‘幸福鳥’,或是‘幸福而快樂的小鳥’,朋友們都直樂。” 人們不知道的是,幾十年來田春鳥一直堅持壓腿、倒立等:“每天拿大頂都要數一百下,我的座右銘是‘年邁基功尚需練,做出榜樣示后生’。傳承河北梆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光說不練可不成。”直到最近醫生勸告他年齡太大不宜倒立,他才放棄了拿大頂。問田老有什么生日心愿,他回答:“我趕上了好時代,要為傳承發展河北梆子生命不息傳承不止,這聽著像口號,但我真是這么做的,幾十年沒有停過。”
收徒標準:誠心學而且人必須好
得知田春鳥喜迎八十華誕,這兩天親友、戲迷、徒弟等從北京、山東、天津等地趕到石家莊。人們敬重喜愛田春鳥,不僅因為他高超的藝術,更因為他熱誠的為人以及對河北梆子這門藝術的摯愛。多年來只要是為了傳承河北梆子,他有求必應,不但不收費,還登門授課。就拿他新收的三個徒弟——保定雄縣的崔鈺瑄、軍人頓強以及涿州票友郭曉坤來說,都是如此。
今年10歲的崔鈺瑄,幼兒園時喜歡上河北梆子,她家人找到田春鳥后,田老發現小姑娘確實有天賦,便耐心地對她進行指導,如今小姑娘在當地唱出了名氣。頓強則說他3年前結識田老時沒想到這位鼎鼎大名的藝術家如此隨和:“我在外地田老在石家莊,我就經常在電話里唱給他聽。拜師的念頭我早就有了,但沒敢說,后來有人替我轉答,得知田老師同意后我很興奮。”
談及收徒標準,田春鳥笑說:“我的標準不太高,就是為了傳承和普及河北梆子,只要本人誠心要學,家里支持,再有一條人必須好,人不好技術再好我也不收。”如今田春鳥正式收的弟子有十多人,但受過他點撥的專業演員、戲迷票友不計其數。
出版新作:經典唱段藝術心得全都有
迎來八十華誕的田春鳥也為戲迷朋友準備了禮物——兩部作品。一個是他的作品專輯《燕趙春鳥鳴》,其中收入田老代表作《寶蓮燈》《蝴蝶杯》《鐘馗》《陳三兩》等的唱段+伴奏、選場以及田春鳥教唱傳承等,一共五張DVD和三張CD光盤;再就是一本書《燕趙俊鳥鳴》,這本三十萬字的圖書既有田老個人從藝經歷、藝術心得,也有業界評論等。對此田老說,他期待這些教唱光盤以及藝術心得能對傳承發展河北梆子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