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蔬菜基地“搬”上百姓餐桌——京東“中國特產·滄州館”助力傳統農業實現“互聯網+”升級
輕點手機,即可預定當季蔬菜,不僅能享受直供價格,新鮮、美味、健康的蔬菜宴還能直接送上餐桌。這是青縣大司馬特菜基地聯手京東“中國特產·滄州館”推出的“互聯網+配送”新模式。
京東“中國特產·滄州館”助力傳統農業實現“互聯網+”升級清晨,青縣大司馬特菜基地內人頭攢動,工作人員忙著將客戶預訂的蔬菜進行采摘、打包和裝車。“‘新鮮直供、確保低價、方便快捷’,這是我們推廣‘互聯網+配送’模式的主要優點。”大司馬特菜基地負責人劉繼成告訴記者。
京東“中國特產·滄州館”助力傳統農業實現“互聯網+”升級
建于1997年的大司馬蔬菜基地,是一家集有機特色蔬菜生產、加工、銷售、 旅游、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特菜園區。目前可供廣大游客采摘的品種就有上百個。該基地的特色蔬菜宴更是憑借著健康創意和優良品質,不僅在青縣、滄州享有盛譽,周邊的廊坊、保定以及京津冀的游客也經常慕名而來。為了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品嘗到司馬莊的新鮮蔬菜,蔬菜基地與京東“中國特產·滄州館”合作搭建起了網上購買平臺,把蔬菜基地直接“搬”上消費者的餐桌。通過網絡,不僅提供蔬菜銷售服務,還會根據需求將大廚派到顧客家中烹飪美味。
京東“中國特產·滄州館”助力傳統農業實現“互聯網+”升級
“顧客在我們滄州館的平臺上就能清楚地了解農場的生產情況,蔬菜的品種以及價格等,并可以直接下單”。京東“中國特產·滄州館”負責人介紹說,公司專門聘請了配送員,對收到的訂單每日配送,保障客戶享受到新鮮的蔬菜。“互聯網+”讓傳統的蔬菜生產基地改變了以往的經銷模式,直接面對消費者,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也是現代農業的一種體現。
據悉,此次與大司馬特菜基地聯合打造網絡配送平臺,也是“中國特產·滄州館”助產傳統產業實現互聯網升級,最終實現打造多業態產業鏈聚集平臺目標的一次有益嘗試。除了大司馬特菜基地之外,“滄州館”還與當地知名品牌黃驊“十月紅”脆冬棗、孟村清真品牌“全羊李”、青縣冬菜品牌“小放牛”等相繼開啟了合作模式。在滄州市委市政府、青縣縣委縣政府以及青縣商務局、農業局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中國特產·滄州館”突破網絡店鋪的框架,充分利用中國特產館的產品特色優勢建立產業聚集平臺,實現縱向產業鏈合作,橫向產業相互支持的發展模式。在提供更優質的農村產品流通渠道、更實惠的產品價格以及更便捷的服務同時,通過提升區域生產和運營效率,為區域上下游產業鏈創造廣闊的價值。通過與各特產廠家、農戶、莊園以及合作社的合作,使館內各不同業態企業獲得共同發展。同時,通過O2O導流,以客流一體化促進消費一體化、創業一體化、經濟一體化,打造互聯網+制造業、互聯網+農村金融、互聯網+農業觀光旅游的成功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