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河北頻道秦皇島5月20日電 “他扎根農村,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他把論文寫在太行山上……”“他把自己變成農民,把農民變成自己……”5月19日上午,河北電視臺以直播的方式播出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一句句樸實的話語、一聲聲悲痛的嗚咽,共同描繪出一個光輝高大的形象,他就是30年如一日扎根山區的“太行新愚公”、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人們在聆聽、在追思、在悲痛、在敬仰。
孟祥偉、劉辰彥、郝占敏、楊長新、陳書增、劉新宏、陳峰等秦皇島市領導,與來自秦皇島市直各單位、海港區的黨員干部200余人集中收聽收看了報告會。
李保國同志是河北農業大學教授,經濟林專家、山區治理專家。自1981年大學畢業走進太行山,他30余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區,每年在山里“務農”200多天,創新推廣36項農業實用技術,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培育出多個全國知名品牌,幫助山區農民實現增收28.5億元,帶動10萬多群眾脫貧致富,被譽為“太行新愚公”。李保國同志把自己變成農民,把農民變成自己,把最好的論文和科研成果寫在了太行山上,鐫刻在山區人民群眾的心中。由于長期超負荷工作,今年4月10日,李保國同志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58歲。
報告會上,李保國同志生前的好友、親人以及同事,用質樸的言語追憶著這位扎根山區,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時代楷模。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以發自肺腑的真情實感,一步步將“太行新愚公”的光輝形象呈現在大家面前。在聆聽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的過程中,許多人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大家都被李保國同志對黨忠誠、心系群眾、艱苦奮斗、務實拼搏、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和鼓舞。
海港區區委辦的王恩鵬告訴記者,李保國同志扎根農村,完全把自己當成農民,而不是教授,他為百姓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卻不求任何回報,他是我們所有人學習的標桿和榜樣。海港區殘聯的高琳琳在觀看了報告會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她說:“作為一名黨員,我的內心受到很大觸動。李保國同志一心為民,不要名、不計利的情懷深深打動了我。他忘記小我, 心中始終裝著百姓,我們要以他的精神為指引,努力做和他一樣的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