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少年中國說》立志
了解唐山大地震歷史
學習皮影知識
中國日報網河北頻道唐山5月30日電 5月28日,來自全國的大記者和小記者們又一同參觀了唐山地震遺址紀念館、冀東三枝花博物館和開灤礦山公園,細致的講解、精彩的展示讓所有參觀人員全面地了解了唐山厚重的歷史、悠久的文化以及新城市的發展脈絡。
緬懷逝者 小記者立志在少年
“紀念墻、紀念廣場、紀念水池……”在地震遺址公園,面對刻著大地震中罹難的24萬同胞姓名的巨幕墻,全國媒體記者和小記者們深受震撼,敬獻菊花、鞠躬默哀,緬懷逝者。
為了表達當代小記者們肩負重任、勇于擔當、勵志當下的情感,小記者們在現場慷慨激昂地誦讀了《少年中國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鏗鏘有力的聲音,堅定不移的目光,小記者立志在少年,祖國的未來一定更強!
位于博物館地下一層的紀念館,面對展出的唐山大地震近500幅的照片,300余件實物,30余尊蠟像等資料,大家再次感受到了當年那場災難所帶來的破壞之大、傷痛之深以及震后唐山人民重建家園的偉大壯舉。這座鳳凰涅槃的城市,科學發展的號角已吹響,建設科學發展示范區和人民群眾幸福之都的美好藍圖已繪就。
唐山博物館 欣賞“冀東三枝花”
抗震紀念館讓大家了解那一段悲壯歷史后,大家又前往坐落在美麗的鳳凰山公園中的唐山博物館。唐山博物館作為唐山公益性文化設施代表,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唐山博物館中包括五座單體館。其中三座舊館還經歷過76年的唐山大地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全國媒體記者和小記者們參觀了唐山皮影、評劇、樂亭大鼓為主要內容的《冀東三枝花》展館。小記者們除了看到做工精致的上千件皮影實物,欣賞到館中播放的經典名家評劇唱段,還了解到唐山的整個文化精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巨大魅力。
“皮影原來是用牛皮做的,我回去一定考一考我的同學”,黃河新聞網小記者李明澤說。
下井體驗 探秘神奇的礦山博物館
最后,小記者團一行來到了唐山開灤國家礦山博物館參觀,體驗神奇的下井開采工作,并回顧百年工業文明的輝煌歷程。
蒸汽絞車,棱鏡,手搖計算機,T2經緯儀……琳瑯滿目的地下開采和運輸工具讓來自五湖四海的小記者大為驚嘆,跟隨著博物館小小講解員精彩的介紹,小記者們聽得一個比一個認真仔細。“原來開礦需要這么多的工具和專業的技術啊,看來無論干什么工作,知識和技術都是必不可少的。”小記者曹子潤說。
河北新聞網小記者史卓凡小朋友說:“聽完《龍旗事件》的介紹和講解,我了解到了當年英國人騙取開平煤礦的行徑和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的事實。就像今早背誦的《少年中國說》,‘少年強則國強’,我以后會好好學習,來建設祖國!”。
隨后,小記者們戴好安全帽親自下井體驗地下煤礦的開采,真實的場景和逼真的工具生動形象的展示了煤礦開采所需要的工具和開采形式以及安全保障等專業知識。地下煤礦小列車的乘車體驗,更讓小記者們大呼過癮!
活動最后,孩子們積極踴躍了采訪了唐山開灤礦山博物館館長王立新,王館長生動又專業的回答為孩子們上了精彩的一課,為整個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深深祝愿,友誼長存
來自全國的媒體記者和小記者們,在結束了“看唐山 游世園”一行后,已經與唐山結下了不解之緣和深厚的友誼,并衷心為唐山留下深深祝福:祝福這座鳳凰涅盤之城越來越美,祝福善良勇敢的唐山人民永遠幸福安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