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
明年底實現貧困人口基本脫貧,后年所有貧困縣全部“摘帽”
本報訊(葛西勸、張英濤、梁曉冬)入夏以來,以森林覆蓋率高著稱的易縣更是滿目蔥郁。家住易縣梁格莊鎮下黃蒿村的岳金江,今年已經58歲了,如今他每天都是笑瞇瞇地忙活家務事,讓他心里有底的是家門口的果樹山:“以前家庭收入主要依靠打零工和務農,緊緊張張還沒保證。自梁格莊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區規劃建設以來,流轉了我家的五六畝地,每年光租地就能收入七八千元。媳婦根據需要到園區打點散工,一天也能收入80元,日子真是越過越好。”
保定市把促進群眾增收作為推進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核心要務,根據9個重點扶貧縣地域特點、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決心在“十三五”脫貧攻堅期間重點打造農林、光伏、旅游、家庭手工“四大特色產業帶”和“兩個全覆蓋”,讓戶戶有脫貧項目,人人有增收門路。
特色農林產業帶以現代農業園區為抓手,積極推進“一縣一精品、一鄉一園區”,在全市貧困地區現有20個園區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沿京昆高速設施蔬菜產業,淶水、易縣、唐縣、阜平、順平、曲陽食用菌產業,太行山淺山丘陵區林果產業,淶源、易縣、阜平的山地中藥材產業以及山區特色養殖業,實現全市重點發展10萬畝食用菌、10萬畝設施果菜、10萬畝中藥材、50萬畝高效林果特色產業項目,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綠色能源產業帶,利用太行山淺山區廣闊的荒坡荒山資源,大力發展以曲陽為核心的沿太行山百里光伏產業帶,積極推動發展農戶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大力推進阜平、望都、順平、淶源等縣農光互補產業園區建設。
旅游休閑產業帶,以承辦全省首屆旅游發展大會為契機,以野三坡、白石山、狼牙山、易水湖、天生橋、清西陵為龍頭,全面提升貧困地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今年將支持發展30個旅游扶貧試點示范村,規范完善旅游農家院基礎設施,提高接待服務能力,同時還將依托貧困山區16個國有林場,大力發展以森林游憩、度假、療養、保健、養老為主要內容的森林康養產業。
家庭手工業產業帶,依托京津大市場和白溝、容城、高陽加工企業優勢,大力發展箱包、服裝、鞋帽、玩具等20多個種類的家庭手工業,促進貧困群眾特別是農村半勞動力就地增收脫貧,預計到2017年底保定全市貧困地區從事新型家庭手工業的村達到500個,其中貧困村300個以上,從業人員7萬人以上。
為全面提升各項扶貧措施的覆蓋率和帶動力,保定著力加大電子商務產業和勞務經濟“兩個全覆蓋”。在繼續加強與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知名電商的合作基礎上,復制推廣阜平“電商扶貧”模式,爭取到2016年底實現9個貧困縣全部建成縣級特色館,鄉(鎮)有服務站,500人以上的貧困村有服務點的電商服務體系,實現主要扶貧產業線上線下同步推廣。按照“轉移輸出有組織、求職有服務、就業有技能、權益有保障”的標準,完善市縣兩級勞務輸出平臺,加強以阜平職教中心為核心的職教協作區建設,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做強順平電工、唐堯建筑、曲陽雕刻等勞務品牌,實現“輸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最終目的。
保定市扶貧辦主任張昇說,今年要確保17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確保437個貧困村脫貧出列,1個貧困縣達到脫貧摘帽標準,實現“十三五”脫貧攻堅良好開局。到明年底,將確保貧困人口基本脫貧,2018年所有貧困縣全部“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