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暴雨突襲邯鄲涉縣,12個小時內最大降雨量達到460mm,超1996年發生洪災時三日的降雨量總和,創歷史極值。
更樂多個村均不同程度遭到山洪的嚴重侵襲,多處民房被洪水沖毀,沿線交通出現不同程度的落石、塌方。
大洼村洪災前,統民居樣式的石頭建筑,風景優美。
大洼村洪災后,滿目瘡痍,交通中斷。
中國日報網河北頻道邯鄲7月25日電 “一個人盯著河溝里的殘酷景象,會哭的。”邯鄲涉縣更樂鎮一位村民說。他的話直逼人類脆弱的心靈。
7月19日凌晨,暴雨突襲邯鄲涉縣,12個小時內最大降雨量達到460mm,超1996年發生洪災時三日的降雨量總和,創歷史極值。
涉縣轄區內更樂、合漳等多個鄉鎮均不同程度遭到山洪的嚴重侵襲,多處民房被洪水沖毀,沿線交通出現不同程度的落石、塌方,交通中斷,多處山體滑坡,通訊、電力癱瘓。
7月24日一大早,本網記者趕赴邯鄲市涉縣更樂鎮張家莊,路邊有很多倒塌的房屋,巨大的石頭從山上被沖下來,整個馬路面被掀起來,山上滲出的雨水依舊嘩啦啦地不知疲倦地流淌著,村內一片狼藉,遍布積水。
講述:洪水突如其來出門快到腰部
村民指著1米多高的水痕向記者講述當時的情景
家住張家莊片區內大洼村的村民告訴記者,“沒想到雨來的這么急,這么大,出門一看,水馬上就到腰部。”
19日那場洪水,導致張家莊片區內多數房屋受災。盡管洪災已經過去幾天時間,村內依然一片狼藉,在受損的房屋內,仍然可以看到1米多高的水痕。
更樂鎮紀委書記李海峰告訴記者,在19日下午督查完包村干部疏散、轉移群眾,開車返程中,洪水從山上伴隨著石頭洶涌而下,當時波浪達到1米多,車子險些被淹沒,已無法向前行進,見此情況,書記和車上三人棄車走向地勢較高的小學。
“水來的實在太快了,沒過腰部了,而且伴隨著泥石流腳下的水流很湍急,稍有不慎就順流而下。”李海峰說。
災情:10067人受災 直接經濟損失38153.46萬元
后何村洪災前
后何村洪災后
道路被洪水沖斷,石頭遍地,村中一片狼藉。
“暴雨前,我們這里可美了,可是現在,讓人心痛……”張家莊片區內的江家村的一位村民望著剛建不久卻被大雨沖毀的小廣場略顯暗淡。
記者了解到,張家莊位于涉縣縣城東部山區20公里處,村莊依山而建,形成“景包村、村是景”的景觀風貌。幾百年來,這里的村民仍舊保留著原生態的生存風貌,大量傳統民居樣式的石頭建筑、舊廟宇、老戲臺、馬棚、碾房等主體保存完好,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和研究價值。為將這些原汁原味的石頭文化保留下來,涉縣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把張家莊作為景區來規劃、把村莊作為景點來設計、把街巷作為精品來打造。
7月19日突如其來的暴雨,讓這個美麗鄉村瞬間千瘡百孔,滿目蒼夷,通往村里的道路沖斷,村中剛剛鋪就的一條嶄新的鄉道瞬間被洪水變成了石頭遍地,坑洼不平的河溝,多處房屋被沖,農田絕收,村中一片狼藉。
“剛剛通車幾天的柏油路,才享受過一次,就成了眼前這樣子,怎一個痛字了得。”張家莊片區內的江家村村民說。
據統計,此次災害共造成22個村、3113戶、10067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1557人;倒塌房屋149戶、468間,損壞房屋1104戶、3807間;農作物受災面積619.6公頃,其中:成災443.8公頃,絕收330.6公頃;死亡大牲畜353頭(只);直接經濟損失38153.46萬元,其中:農業損失23298.33萬元;家庭財產損失2412.73萬元;基礎設施損失11815.4萬元;工礦企業損失627萬元,無人傷亡。
救援:洪水無情人有情 一村支書洪魔中救出6名群眾
被洪水沖毀的小賣鋪
“多虧了彥青,沒有他,俺們全家老小6條命就全沒了,這份大恩俺死也不能忘……”在涉縣更樂鎮受災最嚴重的后何村,該村61歲的村民潘梅提起當日暴雨中一家人被救的情景仍然泣不成聲。
事情發生時,后何村村支書何彥青正帶領村兩委干部對全村群眾進行安全轉移。但當他走進村中一條巷口時,突然聽到村中臨街一家小賣鋪里傳出救命的聲音,其中還夾雜著婦女和小孩兒的哭喊聲。眼看洪水就將淹沒整個屋子,潘梅和丈夫、女兒和三個孫兒(其中最小的僅一歲)都在屋內,危急時刻何彥青不顧自家被淹的風險,冒著生命危險獨自一人找來木板臨時搭建起救生橋翻過村民何玉平家房子穿越到潘梅一家被困的地方,將借來的梯子架在兩米多高的窄巷里,展開營救行動。一場持續十分鐘的生死營救在這個小山村里上演。他們才剛上去五、六分鐘,洪水就淹沒了整個屋子,旁邊的石堰也隨之轟然倒塌。
“當時一屋子老人婦女、六條人命,他的兒子兒媳還不在家,你說俺要不去,他們該咋整?”當記者問何彥青當時救人時是怎么想的時候他說道,一句樸實的話語打動了在場所有人的心。洪水無情人有情,一股大愛之流在洪水中溫暖著群眾的心。
同時,7.19洪災發生后,更樂鎮政府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到受災最為嚴重的張家莊片區開展救援搶險和災后重建工作,在全鎮發起了“輕災救重災、共同建家園”的號召,讓受災較輕的東巷、三合、池西、下池等村莊組建義務救援隊到張家莊片區開展義務救援活動,幫助災區群眾清理河道、搶修道路、運送救援物資等。
據統計,到7月24日為止已有7個團隊救援大洼共計,面粉300袋,方便面700件,水280件,手電筒200支,電池200節,火腿80件,面包5O箱,被子20條,雨衣20套,蠟燭1000根,白菜600斤,土豆500斤,折合人民幣8萬余元。
重建:千余人出動 通信已全部恢復
村民在領救援物資
災后重建進行中
在更樂鎮張家莊,記者看到救援的車隊和人群來來往往,義務救援更是不計其數。
“俺們都是一家人,他們有難了俺們哪能眼瞅著不管,說啥也得來拉他們一把……”在涉縣受災最嚴重的鄉鎮之一更樂鎮張家莊二街村道路搶修現場,更樂鎮東巷村黨支部書記江珍安說。像東巷村義務救援隊一樣,在張家莊片區內就活躍著三合、池西、下池等多支由附近村莊黨員干部、民兵、群眾組成的義務救援隊伍,同受災的兄弟村一起重建家園。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更樂鎮共有1300余名黨員、干部、群眾和社會愛心人士投入到張家莊片區災后重建工作中,張家莊片區內的下江線10公里已經全線貫通,井關線貫通工程正在緊張施工中。通信已恢復、電力正在搶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