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京東心血管病論壇暨燕達·哈特瑞姆心律失常診療中心成立一周年儀式”日前在北京舉辦,民營醫院提供的廣闊平臺,醫生集團發揮的自身活力,兩者結合產生了巨大的“化學效應”。
去年這個時候,醫生集團被許多人熟知,這個新型的醫療力量成為醫生踐行多點執業、探路分級診療的重要突破口。由于在心律失常疾病診療方面的特色優勢,以及愿意服務更多患者的理念,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與河北燕達醫院成立了“燕達·哈特瑞姆心律失常診療中心”(心內二科)。醫院附近群眾得知,北京專家在心內二科安了家,專家不是治完就走,還有機會得到多學科專家的會診,有心臟問題不用再“漫游”到北京看病了。
醫生集團的深入發展,其實在不斷促進醫生的價值回歸。建立“燕達·哈特瑞姆心律失常診療中心”,也希望能撬動??祁I域分級診療的齒輪。
以房顫為例,現在很多大醫院重視房顫手術,但沒時間和足夠的精力對這部分病人開展院外管理,特別是抗凝方面的管理。病人回到家后,基層醫生又缺乏抗凝管理的經驗,不敢管也不會管,使得病人不得不一次次往大醫院跑。
想要改變這個現狀,基層醫生的專科、專業培訓是重中之重。要把“適宜”的技術交給基層醫生,不能太淺也不能太深。
此次舉辦的第二屆京東心血管論壇屬于“請上來”,參會人都是來自廊坊、三河、大廠等多個二級、三級醫院以及鄉鎮衛生院的醫生,他們與燕達醫院大多建立了轉診通道或學術聯系。同時,“燕達·哈特瑞姆心律失常診療中心”主任譚琛還經?!白呦氯ァ?,到基層醫生工作的一線去講課答疑。
如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推進三年之際,河北燕達醫院成為第一個開通醫保異地即時結算的醫療機構,“醫生集團”被首次寫進政府文件,對社會力量辦醫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河北燕達醫院與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的合作,正在中國醫改中散發著自己的一點光和熱。 (記者董子暢)
點擊進入專題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