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由鄭州市委、市政府主辦的2011年第三季度市民座談會在鄭東新區規劃展覽廳舉行。市委書記連維良提出,市直機關要用“網民留言≧領導批示”的態度看待網民留言,重視百姓訴求,解決群眾問題,并充分發揮市民、網民和媒體的力量,不斷推動和改進工作。(據7月18日大河網)
據報道,我國網民數量已達4.77億。在當今信息時代,盡管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真假難辨,但網絡媒體成為人們表達祈求、提出意見的重要平臺,網絡輿情逐漸成為黨和政府傾聽民聲、了解民意的一個重要渠道。各地政府紛紛開設了網絡信箱、網絡留言簿、實名博客等,為民眾反映訴求、表達意愿開辟一條便捷高效的“綠色通道”。許多地方十分重視網民留言的收集、梳理、整改、回復等工作,網民留言成為改進工作的有力標桿。
然而,不可否認,有些領導干部并沒有真正重視來自網絡的輿情,整天疲于日常事務,對網絡輿情不夠熟悉、不夠重視,網絡留言成為一種“擺設”,大量的網民留言無人問津、“石沉大海”,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成為“沉沒的聲音”。有的把網絡輿情視為“敵情”,把輿論監督視為“洪水猛獸,”對一些敏感信息和負面監督,采取“捂蓋子”方法,有意回避,不敢正面回應,不愿主動接觸。有的對網民留言不屑一顧,不以為然,認為是“草根”意見,沒有多大價值,對網民反映的問題能拖則拖,能躲則躲,企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上述種種表現,從淺層次來看,是對網絡媒體的功能作用認識不足,對網民留言的重視程度不夠。而從深層來看,反映了一些領導干部親民為民的思想不正、作風不實。在如何正確對待網絡輿情的問題上,鄭州市委書記提出“網民留言≧領導批示”的鮮明觀點,就是告誡領導干部面對巨大的網絡輿情場,不可掉以輕心,更不能漠不關心,而是要改進執政方式和工作作風,實事求是地面對網絡輿情,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收集網民的意見和傾聽網民的呼聲,以更加平等的方式與網民交流,以更加開放的方式和開明的態度對待網民的意見,切實把網絡時代的民眾力量凝聚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
誠然,從一定意義上講,“領導批示”可以成為推動某項工作落實的強大動力。一些長期得不到解決的“老大難”的問題,在“領導批示”的直接干預下,往往會較快地得到處理和解決。但“領導批示”也要反映群眾的呼聲、體表群眾的意愿、符合群眾的利益,也要替群眾“說話”,為群眾“幫忙”。否則,“領導批示”就會成為以權謀私的伎倆,成為不正之風的載體,成為滋長腐敗的瘟疫。
陳云同志有句名言:“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這里的“實”,就是來自客觀存在的實際情況,既有“面對面”掌握的第一手情況,也包括“鍵對鍵”了解的網民意見。鄭州市委書記提出“網民留言≧領導批示”,體現了從一切實際出發、尊重社情民意的原則,折射了以人為本、執政為本的理念,切合了網絡問政的新要求。各級領導干部不能只是眼睛向上做給領導看,更要俯下身子為群眾干;不能凡事只是想到服從領導,更要時時刻刻服務群眾。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理解鄭州市委書記提出“網民留言≧領導批示”的觀點,就是要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網絡時代的群眾工作,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動力,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