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業樣樣周全
農民搬進新社區后,去哪里干活,到哪里掙錢,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產業支撐、多元就業、保障農民利益、讓群眾滿意,是焦作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又一個突出特點。
沁陽市實行產業支撐、多元就業、多渠道增收等方略,實現了住在新社區,就業家門口,長遠生計有保障。為確保每個社區形成一個產業支撐體系,確保每戶有一人就業,該市加快了新能源、光電信息、現代化工、有色金屬、裝備制造等十大產業體系發展,強力打造百億產業集群和千億產業集聚區,大力開發生產性服務業和社區服務工作崗位,吸引15萬農民家門口就業。
武陟縣北郭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鄉,蔬菜、“四大懷藥”和小雜果種植形成高效農業產業。可整合5個村、安置4851人的余會社區依托西余會村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大力種植黃瓜、苦瓜等蔬菜,并帶動周邊農村發展日光溫室110座,蔬菜種植近1000畝。
溫縣馬莊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合并3個行政村,可節約土地700余畝。村黨支部書記馬栓牢說:“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僅要引導農民‘上樓’,最重要的是促進農民就業增收,這樣才能讓農民住得起、留得住,真正過上城里人的生活。”他們把土地流轉、產業集聚發展,作為破解多元就業難的重點來抓,村里以土地參股企業得到的收益用于村公益事業,村民通過土地流轉每畝每年可得到近800元的穩定收益,還可以到村里的20多家企業上班掙工資,農民不僅成了產業工人,也變成了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