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到河南,面對當前訂單、定向、定崗式用工合同紛沓河南,河南開創的全民技能就業效應不僅已享譽全國,省長不惜“私房錢”實施全民技能創業的深遠意義也不斷得到了升華。
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河南共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557萬多人次,促進城鄉新增就業432萬多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累計達2455萬,其中省內轉移達1360萬人,首次呈現省內轉移人數超過省外轉移態勢。
河南的好形勢來之不易。長期以來,受社會重學歷教育、輕技能教育、重普教、輕職教的觀念的影響,尤其是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深化,過去的民工潮也隨之發生了深度變化,“用工荒”不再是新名詞,這直接牽動著經濟社會發展的神經,然而,現實是一邊是企業難招工,一邊卻是就業難,社會用工的供需矛盾日漸凸顯。
作為農業、人口大省的河南更是感同身受 ,盡快緩解就業一度成為懸在地方政府頭上的利劍,河南要持續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亟待破解人口大省向人力資源大省的轉變,改變勞動技能和市場需求不相匹配的局面成為當務之急。
“私房錢”錢 政策機制上陣保落實
痛定思痛。河南省委省政府決定把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作為推進全省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資源大省轉變的重要舉措,并擺在了重要位置。200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簽署了《共同推進河南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備忘錄》,據介紹,為確保項目帶動戰略實施,不僅省長郭庚茂從省長預備金中撥出3000萬元做為河南全民技能振興工程項目建設的啟動資金,支持建設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示范基地、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三類項目。而且2010年河南還實施了“人力資源素質提升計劃”,今年全民技能工程更是被省政府列入推動全局工作的“八項舉措”之一,作為政府工程、民生工程全力推進。
六路并進 全面推動
在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河南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教育、民政、農業、扶貧和殘聯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充分利用各種培訓教育資源,動員各方面力量,開創了河南“六路并進”的新模式。
人社部門圍繞承接產業轉移和產業集聚區建設,推進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就業計劃,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失業人員再就業技能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和創業培訓等。
教育部門圍繞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積極推進實施“職業教育攻堅計劃”,鼓勵職業院校和各類培訓機構開展成人教育和社區職業教育,積極承擔各類職業技能培訓任務。
農業部門圍繞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組織實施“陽光工程”,開展就地就近培訓,為農村和農業發展培養人才;扶貧部門圍繞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切實抓好“雨露計劃”,提升貧困農民的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殘聯部門圍繞提高殘疾人就業水平,改善殘疾人就業狀況,免費對全省殘疾人開展實名制就業技能培訓;民政部門圍繞提高退役士兵就業能力,促進退役士兵充分就業,切實做好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工青婦等相關部門也結合自身特點,大力開展各類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