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中國共產黨90年來取得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鞏固執政地位、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法寶。偉大的歷程表明,任何時間,任何階段,任何人,都要把保持黨同群眾血肉聯系的囑托放在心上,落在行動上,體現在實踐中;歷史的教訓也表明,做決策,辦事情,謀發展,一旦離開了群眾觀點,違背了群眾意愿,損害了群眾利益,就會削弱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系,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就要受到損失,甚至會動搖黨的執政基礎。因此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捍衛血肉聯系,夯實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紐帶,是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個黨的組織,尤其是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各級領導干部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波瀾壯闊的歷程中一路走來,黨對人民群眾工作和人民群眾的作用的認識和理解,是那么透徹和堅定:早在1934年,毛澤東同志就告誡黨內同志說,“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1957年,他強調到,“黨群關系好比魚水關系。如果黨群關系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1980年,鄧小平同志說,“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相對立。如果哪個黨組織嚴重脫離群眾而不能堅決改正,那就喪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敗,就會被人民拋棄。”……1994年,江澤民同志說,“各級干部一定要牢記,聯系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團結群眾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奮斗,這是我們黨的根本力量和優勢所在,也是我們各項工作的取勝之道。”……2004年,胡錦濤同志說,“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保證,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從建黨到建立新政權,從建設社會主義到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工作,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冒著生命危險掩護黨的干部,推著送糧的車子直奔戰場,帶著巨大的熱情投入到大生產中,無怨無悔地跟著黨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等等。無數個歷史的瞬間至今感動著、感染著黨員、干部。黨也始終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審視著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從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以來,黨高瞻遠矚地看到了社會結構、社會階層、社會條件發生的深刻變化,提出并實踐“三個代表”重要理論,拓寬了黨聯系群眾的基礎,而“三個先鋒隊”的重大判斷更加把黨與全體中國人民的利益緊緊聯系在了一起。堅持科學發展道路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了中國人民建設國家、建設美好生活的積極性。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隨著黨情、國情、社情、世情的不斷變化,黨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的光榮傳統也面臨著不少新的挑戰,如局部環節、局部地方,黨的干部面對群眾難以做到“一呼百應”;少數領導干部習慣用權力手段來布置工作,而不適應用服務的方式來做群眾工作;少數干部公權私用,惡意損害群眾利益。這些問題雖然只是少數人的少數行為,卻容易傷害群眾對黨的感情,容易削弱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系,容易損害黨的形象。現實的挑戰告誡每一位共產黨人,捍衛血肉聯系是新時期不可懈怠的責任!
捍衛血肉聯系,要舍得感情投入。黨的各級組織和各級干部是否帶著感情去做群眾工作,去接觸群眾,去問計群眾,群眾是能夠直接感知到的。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如果對群眾始終保持尊重、懷有敬畏、充滿感情,那么在工作中就能夠贏得群眾的支持、擁護和幫助,有了豐富的感情做基礎,再大的分歧都能形成共識,再多的困難都能一起克服,再遠的距離都能縮短。對群眾的感情,不是虛無的,要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體現出來,要在與群眾的交往中表達出來,要在平凡的歲月中生長出來。相反,如果對群眾的感情淡漠了,對群眾的疾苦陌生了,對群眾的利益忽視了,那么群眾自然就難以靠近組織,接近干部,彼此之間的心就難以相通,難以相隨。黨始終強調對待人民群眾要有感情,要情同手足,但從實際情況看,各級干部如何把這樣的要求落實到行動上,還需要作更多的工作。
捍衛血肉聯系,要善于化解矛盾。前進中的社會,不可能沒有矛盾,不可能沒有利益沖突,也不可能沒有心里摩擦。這就要求捍衛血肉聯系,必須迎著矛盾上,必須迎著困難上。群體與群體之間的矛盾,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矛盾,部門與個體之間的矛盾,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矛盾,等等,這些矛盾真實而具體,破解這些矛盾考驗著黨和政府的智慧。比如城市發展過程中,私家車越來越多,而城市的停車場不夠用,這是影響到人民群眾出行的一個現實矛盾,那么化解這樣的矛盾,就是城市政府必須具備的執政水平,這樣的矛盾也給城市的管理思路、規劃思路、資源分配思路提出了新的課題。善于化解矛盾,是捍衛血肉聯系的重要內容,不解決矛盾,空講道理或空談感情,血肉聯系就難以鞏固,也難以持續。
捍衛血肉聯系,要改進工作作風。機關和干部最主要的職責是服務群眾,為了群眾,幫助群眾,群眾在被服務過程中,對機關和干部作風的感受直接影響到他們對黨的感情,對干部的認識。群眾最怕的“機關病”或干部不良作風是,門難進,事難辦;群眾最怕的利益糾葛是,部門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侵犯群眾利益,或少數人利益侵犯公共利益,等等。有了對群眾的了解,就知道了改進作風的方向。改進作風,需要多從群眾切實感受角度來認識作風存在的不足,要多從有利于群眾利益的角度來做改進作風的努力,要多從增進黨同群眾血肉聯系的高度來推動作風創新,要多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使命感出發,認真踐行“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捍衛血肉聯系,從歷史走到今天,捍衛血肉聯系,從今天走向未來,捍衛血肉聯系,民心鑄就黨魂,捍衛血肉聯系,任重而道遠,捍衛血肉聯系,共謀偉大復興。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江蘇分社副總編輯 郭奔勝)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