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10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我們完全有理由為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我們沒有絲毫理由因此而自滿,我們決不能也決不會躺在過去的功勞薄上。(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眾所周知,我們黨歷經90年的艱苦奮斗,取得了光輝的成就,實現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安康的目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越是贏得一陣陣喝彩之聲的時候,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居安思危,積極進取。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提出“決不能也決不會躺在過去的功勞薄上”,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針對性。
不躺在過去的功勞薄上,就是要增強緊迫感。改革開放30多年來,全國人民勵精圖治,艱苦創業,社會經濟和諧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們決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更不能因此而有半點懈怠,必須時刻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發展的基礎還不夠堅實,支撐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還未真正形成,我們的最大問題還是發展不夠、發展不足。當前,全國正處于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正處于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在我們發展的道路上,可謂是前有標兵、后有追兵。我們必須居安思危,認清當前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挑戰,堅定信心,加快發展,盡快提升綜合經濟實力,爭創發展的新優勢。各級領導干部要增強加強發展的緊迫感,增強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責任感,不干事,沒有理由;不發展,沒有出路,努力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不躺在過去的功勞薄上,就是要增強危機感。有危機感的人不一定會有危機,沒有危機感的人一定會有危機。一些干部可能是因為好高騖遠,總想一下子就搞出什么大事業、大名堂,對現在平凡的崗位沒有興趣,大事做不出,小事不愿做。還有些人,不嚴格要求自己,四面出擊,各方關系處理緊張,遇事辦不好,總喜歡遷怒于客觀和他人,這山望著那山高,又總是到哪個單位講哪個單位不好。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如果不樹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不把心思、精力和智慧持續投入到工作中去是不行的;悲觀等待、無所作為、不想做事更是不對的;在任多年,山河不改,面貌依舊,更是愧對百姓的。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與普通群眾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更多的機會干事,有更大、更好的舞臺表現自己的才干,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做“思進型”的干部,為人民謀利益,而不能做“不思上進”、“懶惰型”的干部。
不躺在過去的功勞薄上,就是要增強責任感。責任是什么?責任就是事業,責任就是奉獻,責任就是奮發向上的力量。想干事,就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把崗位作為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把事業作為自我追求的最高境界,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專心致志,精益求精,一心一意想干事,聚精會神干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在干事創業中要勇于負責、敢于負責、善于負責,遇到困難不回避,關鍵時刻敢出面,處理問題能決斷。可以說,敢不敢擔事,敢不敢負責,反映了一個干部的品質。一個有責任感的領導干部,必須做到在成績面前不攬功,在問題面前不退縮。是“推功攬過”,還是“攬功推過”,這既是一個政治品質問題,也是一個思想境界問題。所以,每一名領導干部,都要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在其位、謀其政、負其責、盡其力,把應承擔的任務承擔好,把應完成的使命完成好。總之,領導干部要有“一日不為、三日不安”的責任感,愛崗敬業,把自己的工作崗位當作施展才華、干事創業、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平臺,做到不負黨心、不違民心、不愧良心,讓生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發熱和閃光。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重任。正如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所強調的那樣,全黨同志要牢記歷史使命,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更加奮發有為地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來源: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