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淘大花園,9年前非典疫情的“重災區”,如今早已生機重現。
記者日前走訪淘大花園,淘大花園業委會聯會主席葉興國興致勃勃地對記者說,在今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溫家寶總理答記者問時深情地表示:“我真想再去一次香港,到淘大花園看看那里的居民,到港大同學生們進行交流。”葉興國動情地說,“總理日理萬機,還不忘我們淘大花園居民,對我們是很大的鼓勵。”
2003年初春的那場非典疫情中,香港共有1755人感染非典,死亡299人。居住著5000多戶人家、1.7萬多居民的淘大花園有300多人感染非典、40多人死亡,是這場疫情的“重災區”。“現在回憶起來,我還是感到震驚和恐怖。”葉興國說起當時的情況,臉色凝重。
60歲的葉興國1983年住進淘大花園一間不到50平米的房子。2003年那場非典疫情深埋在他內心深處,每次提起仍是點點滴滴的悲傷和無奈:3月26日發現疫情、3月31日封樓、4月1日隔離人群……這些日子,已經成為葉興國人生記憶的一部分。
對于封樓、隔離,當時許多人反對,因為這等同于宣布香港成為疫區,也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頂著鄰里街坊的“不理解”和“反對聲”,葉興國堅持認為當時應將居民強制留在家中,以阻止疫情進一步擴散,并為此多次向特區政府提出建議。事實證明,“封樓”“隔離”等措施是有效的。當年5月,封樓之后的淘大花園非典疫情逐漸穩定,再也沒有出現感染個案。
“當時整個淘大花園讓外界望而卻步,就連出租車司機都不敢載客到淘大。”葉興國回憶說,當時淘大急需清潔工,卻沒人敢來這里做清潔消毒工作。平時只需400多港元的活兒,即使開價到1000多港元都乏人問津。
“無奈之下,很多清潔消毒工作都是我和管理公司的經理親力親為。作為聯會主席,當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葉興國說這番話時,無奈的神色中透出些許自豪。
為居民爭取政府免費提供的消毒水、協助解決浴室污水渠傳播病毒問題、大力宣傳通風洗手的重要性……葉興國與眾多香港人一起努力,控制住了在淘大花園不斷擴散的疫情。2003年6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將香港從非典疫區名單中除名時,葉興國十分平靜,因為他知道這是肯定會到來的時刻,他有這個信心。
但是想要恢復香港普通市民對淘大的信心,還需更多努力。疫情過去后,淘大花園搞了不少活動,比如贈送商場消費券、邀請明星來唱歌等,希望以此吸引更多人流來淘大商場,恢復這里過往人氣。但現實是殘酷的,活動時雖然人多了一些,活動過后人流又馬上變少。
“6月30日,溫家寶總理到訪淘大花園,成為淘大居民和外人對淘大花園重建信心的轉折點。”葉興國說,總理到訪讓居民受到很大鼓勵,碰到外人對淘大還存有疑慮時,就會反駁說“總理都來了,你還怕什么?”
不久,這座曾經讓出租車司機都不敢靠近的小區,開始逐漸恢復生機。商鋪前人流不斷,餐廳里高朋滿座,無論是鄰近市民還是淘大居民,都可盡情享受這份悠閑自在。
葉興國說,經過9年團結努力,居民已走出困境,淘大花園面貌一新,欣欣向榮。熱切希望溫總理能重臨淘大花園。
葉興國告訴記者,這種嶄新面貌是非典過后淘大花園一系列維修工程的結果。從2004年開始,淘大花園共花了約8萬港元維修整個小區,包括更換所有的管道、外墻、大堂等,讓淘大以全新面貌示人,為居民帶來更衛生的居所。
葉興國指著高聳的大廈說,樓宇的外墻由原來的灰色漆成溫暖的橙色,窗臺經過特別的翻新;大堂重新裝修,黑色的大理石代替了陳舊的灰白瓷磚,并掛上風景畫、裝上消毒器。當年70萬港元一個40平米房間都無人問津,現在300多萬的價格成為年輕人首次置業的熱門樓盤。
如今的葉興國,身兼區議會議員,還要在機場空運貨站全職上班。“區議會一周開兩次會,機場工作又不能耽誤,淘大花園的事務只能盡量利用晚上收工后及周末時間去處理。”葉興國每天行程都安排很滿,雖然嘴上說辛苦勞累,但語氣中卻透著一份滿足感。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