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挖煤窯造成民居成為危房
記者了解到,因黑煤窯盜采而造成的危房,在梨樹煤礦周圍的生活區并不少見。李松發家的飯館就在幼兒園的另一邊。3月17日發生意外時,他的飯館也受損嚴重。“墻體開裂,灶臺陷下去,瓷磚和玻璃也碎了。”李松發的飯館外同樣拉起了警戒線。
郝占貴的家距離幼兒園大約100米,從去年秋天開始,他家和周圍鄰居的房子都出現了地面下陷、墻面破損的情況。郝占貴說,因為私挖小煤礦猖獗,這一帶民宅房基下面幾乎被掏空了,一些房子也就成了危房。周圍原來的10戶人家已經搬走了8家。一些房屋的框架、門窗嚴重變形,從房間里透過墻上的裂縫,都能直接看到屋外。
一位居民告訴記者,“能搬走的人家都搬走了,沒條件搬的只能自己修修補補。”有的居民為防止因地面下陷導致門窗變形,只能釘木框來支撐門窗。
梨樹區區長武晗告訴記者,梨樹煤礦的煤層淺,煤質好,“懂行”的人看準地點,挖個5—6米就能挖到煤。
國有煤礦大規模開采時,主要采的是優質深層煤。為了保證礦區生活區的安全,當年采煤時都留下一部分煤層沒有開采,既可以防止礦井塌陷,也能起到支撐地面建筑物的作用,這就是“安全煤柱”。
由于近年煤價走高,即便是質量較差的煤,每噸也能賣到500多元。“受利益的驅使,很多人打起安全煤柱的主意。”武晗說。
知情人李先生介紹,“政府每年都安排專項治理活動,但盜采現象還是屢禁不止。”另一位知情者說,“這一帶的黑煤窯估計有30—50個。”
盜采者與執法人員玩起“貓鼠游戲”
事故發生后,雞西市梨樹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公安、煤監、工商、城管等多個部門開展了制止私挖濫采行為的專項整治活動,相關的舉報獎勵措施也已出臺。
武晗說:“我們對私挖亂采深惡痛絕,進行過嚴厲打擊。去年我們抓捕了60余名盜采者,但一噸煤400多元的利潤讓冒險者層出不窮。”
為什么這里的黑煤窯屢禁不止呢?
“盜采者和我們上演‘貓抓老鼠’的游戲。”楊永志說,“盜采者到處安排眼線,我們執法人員的一舉一動幾乎在他們掌握之下。以前我們開警車去執法,后來換成了普通號牌。但最多3天,我們新換的牌子就被盜采者知道了。”
武晗說,“我們將對一些坑口采取炸毀、填埋等,防止盜采者重復利用,計劃用2個月時間完成治理活動。”
當地居民也提出了很多整治黑煤窯的辦法,比如盯緊那些不蓋房子卻一直在運土的施工點;盤查那些非正規開采企業的運煤車輛;突擊檢查那些深夜開工的“作坊”等。他們期盼,這一次的專項整治活動能夠真正取得實效。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