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把藤椅一字排開,一盞盞臺燈次第亮起,鉛筆與畫紙摩擦出沙沙的聲響……在哈爾濱的百年老街——中央大街上,“中央大街肖像藝術畫廊”已成為這座城市盛夏旅游季里一張頗為著名的“城市名片”,幫助許多人記錄下與這座城市之間的故事。
“中央大街肖像藝術畫廊”位于松花江畔,由二十余位專業肖像畫師組成,專門為過往的中外游客進行人物肖像描寫,如今已具有十四年的傳承歷史。
崔三順,今年五十有余,從“中央大街肖像藝術畫廊”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在這里畫人物肖像,見證了十四年來“畫廊”的點滴變化。崔三順表示,最初畫廊并沒有現在的規模,只是一些畫家自發聚集在這里,以為游客畫像為生,后來在中央大街管理處的組織下才凸顯這一群體特色,并形成二十余人的集聚規模,也才有了“中央大街肖像藝術畫廊”這一特定稱謂。
楊守銘是畫師中的一員。他表示,這些畫師都是哈爾濱本地人,都有過不少年頭的畫畫功底,質量決定了知名度,這也是十四年來畫廊形成品牌效應的關鍵所在。
楊守銘說,受東北季節氣候的影響,每年只有在五月份至十月份這一段時間,畫師們才能露天作畫。一旦進入冬季,畫師們不是轉移到南方作畫,就是變身為冰雕設計師,參與到哈爾濱冬季國際冰雪節的籌備工作中。
“這也是看天吃飯的活計,一旦陰天下雨便沒有收入,平常倒還好些。”崔三順告訴記者,畫師們每天都是在下午三時左右來到聚集點,一直工作到晚上差不多十時。崔三順表示,即使畫師都是“熟手”,畫一張肖像也需要十五分鐘至二十分鐘的時間,“畫人物是項復雜勞動,需要十分仔細地觀察,因此每天只能畫十多張肖像,時間長了精力不夠用,作品質量下降,顧客也不買賬。”
在畫廊現場記者看到,畫師們精細的創作吸引了大批顧客和觀眾,手中的畫筆基本就沒有停過,一個接著一個地畫,作畫的同時還要與“模特”不停地交流意見。
李斯特來自英國倫敦,這是他第一次與家人到哈爾濱度假,當看到“中央大街肖像藝術畫廊”畫師們的時候,他表現得既興奮又親切。李斯特說,沒想到在哈爾濱也能感受到如此浪漫的藝術氣息,這些人與倫敦街頭的那些自由畫家們并沒有什么兩樣。
當畫師為李斯特的小女兒作畫時,他始終站在畫師身后,嘴里不斷發出嘖嘖贊嘆聲,“哈爾濱已經給了我太多的驚喜,我和家人都已經愛上了這里,以后我們每年都會來哈爾濱度假”。李斯特說。
來源:新華網黑龍江頻道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