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中國農業博物館,有一尊被永久收藏的“告別田賦鼎”,這是國家取消農業稅后,河北省靈壽縣一位農民自費鑄造捐贈的。2006年1月1日起,《農業稅條例》正式被廢止,延續了2600年的“皇糧國稅”從此退出歷史舞臺,全國農民每年減輕負擔1335億元。青銅大鼎的問世,詮釋著億萬農民對黨的農村政策的衷心擁護。
王三妮,是河北靈壽縣青廉村的一位普通農民,務農的同時從事加工仿古青銅工藝品生意。國家免除農業稅的政策,給王三妮帶來了實惠,也給他帶來了鑄鼎的沖動。200
4年底開始,他自籌資金7萬余元,歷時1年零10個月,鑄成了“告別田賦鼎”。王三妮在鼎上寫下了這樣的“心聲”。
【同期】河北靈壽縣青廉村村民王三妮:我是農民的兒子,祖上幾代耕織,輩輩納稅,今朝告別了田賦,我要代表農民鑄鼎刻銘,告知后人,萬代歌頌,永世不忘。(記者:這幾句話是您想的,還是?)我想的,都是我親身感受到的。有些老人們都感覺說,共產黨真好,現在,給農民免了農業稅,還給種糧補貼。
取消農業稅,邁出了新時期解決農民問題的關鍵一步。為調動農民積極性,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相繼實施,農業補貼從2002年的一項擴充到2006年的四項,補貼資金規模由2004年的145億元擴大到2011年的1406億元,10年累計安排7631億元。
據王三妮自己計算,自靈壽縣2004年取消農業稅以來,他家因取消農業稅和增加種糧補貼每年受益近千元,相當于一年種兩畝地的收入。
【同期】河北靈壽縣青廉村村民王三妮:我們家一共是7口人,分的土地是14畝,沒有取消農業稅前每人交農業稅是80元,7口人(合起來)是560元。2004年我們家得到的糧食直補全下來是80元,以后逐年增多,直到2012年這9年里頭,我們家一共得到的種糧補貼3180元。9年內(取消的農業稅和種糧補貼)兩兩相加,一反一正兩兩相加,我們得到的實惠是8000來元。
【同期】河北靈壽縣青廉村村民樊學晨:去年買了個聯合收割機,也是國家補貼的,我掏了74800元就開回來了,補了估計是15000元左右。今年(買)這個(玉米收獲機)表上寫的是17800元,我掏了12300元,補了5500元。現在我實打實地說真知足,我覺得是真不賴。
產糧大省黑龍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中央各項惠農政策的出臺,成為黑龍江省保糧食增收,促農民增產的重要著力點。含金量越來越高的各項惠農政策,讓黑龍江農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
黑龍江省肇東市五站鎮東安村位于肇東市和哈爾濱市交界,村子里人多地少,以前種田都是農民自掏腰包,種子化肥自己買,每畝地光成本就要將近400元。在東安村種了一輩子地的村民孫慶文說,一系列農業補貼政策的出臺,使每家的種地成本都降低了,而且種子化肥也更適合自家地的情況,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
【同期】黑龍江省肇東市五站鎮東安村村民孫慶文:我們每年都是有糧補、有油補,這些補貼中糧補是五十多塊錢、油補是十多塊錢,這樣加一起是七十二塊多錢。從補助這塊,這么多年以來沒有過,從舊社會到現在,哪有種地給我們錢的,所以現在我們老百姓感到非常高興,感謝黨的政策。
說到這里,孫慶文干脆給記者翻出了他家領補貼用的存折,一筆一筆算了起來。
【同期】黑龍江省肇東市五站鎮東安村村民孫慶文:現在地補啊我給你看看我那地補折都到手了,年年都到手,有時候都使不了,我都存上了。
孫慶文說,現在都講究科學種田,不僅降低了種地成本,產量也大大增加,再加上國家的補貼,老百姓的實惠就更大了。
【同期】黑龍江省肇東市五站鎮東安村村民孫慶文:現在的畝產,過去是一千一二百斤,現在平均畝產一般的地都是一千四五,等這個稍微好點的,加點細的,能達到一千七八,好的個別的能達到一千九百斤。所以這樣糧食平均畝產就得增加二三百斤,按照二百五十斤、二百六七十斤計算,基本上就算這地沒花錢。
據黑龍江省農委副主任李世潤介紹,近年來,中央的惠農政策含金量越來越大,補貼的標準越來越高,額度越來越大,為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對黑龍江省的農業發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同期】黑龍江省農委副主任李世潤:(這些補貼)應該說近些年來吧我們黑龍江的農民得到了很大的政策實惠,我算了一下,就2011年這四大補貼,補貼額120多個億,應該說算起來每個農戶得到的補貼接近800塊錢,就是700多塊錢,這應該說也是一筆收入來源。或者說是我們增加農業投入的最好的一種資金支持。
據了解,除了在經濟上給予直接的支持外,黑龍江省還依托中央政策扶持,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種植。用李世潤的話說,只要能給農民帶來實惠的政策就是好政策,就要不遺余力地貫徹落實。
【同期】黑龍江省農委副主任李世潤:我們統計了一下,這幾年利用補貼我們增加的拖拉機是六萬八千多臺,配套農具是六萬臺,增加的大型聯合收割機械兩千五百多臺,插秧機四萬多臺,應該說使我們黑龍江省的農機化田間作業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給予最大的支持。
孫慶文說,他家有10畝地,現在種田都是大農機,10畝地從種到收全年下來也就幾天時間,剩下的時間自己還能打打工補貼家用,清閑時就在自己家收拾收拾小菜園。
【同期】黑龍江省農委副主任李世潤:應該說現在整個農作物長勢良好,可以說豐收在望。
免除農業稅、增加農業補貼等一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扶持政策的實施,激發了“三農”的發展潛力。十年間,我國糧食生產不僅實現了半個世紀以來的首次“八連增”,而且首次站上了11000億斤的新臺階。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長1.8倍,年均實際增長8.1%。其中,2010年、2011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兩年快于城鎮,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縮小。
10年來,廣袤田野捷報頻傳,農村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三農”交出了精彩答卷,我們有理由對農村的美好未來充滿希望。
新華社記者范世輝(河北分社)、劉鑫(河北分社)、齊泓鑫(黑龍江分社)、何山(黑龍江分社)、馬迪(黑龍江分社)、王普(北京分社)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