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報春時間表
新晚報3月16日訊連日來,給力的氣溫催快了春天的節奏,就連去南方過冬的鳥兒都著急回家了。東北林業大學環志站經過20年監測發現:哈市180多種夏候鳥和旅鳥中,有一種鳥叫黃喉鹀,每年3月第一個從南方飛回來,是名副其實的“報春鳥”。今年的暖冬,讓夏候鳥的回遷期提早了10天。
冰城水暖它先知
飛行3000公里年年第一個回家
最早飛回哈爾濱的鳥,是先知春江水暖的綠頭鴨和大雁?還是年年春天都早來的小燕子?答案出乎意料。東北林業大學鳥類環志監測站的統計顯示,從1995年至今,連續20年春季監測到的哈爾濱地區第一只北歸的夏候鳥是黃喉鹀。
這絕非巧合。東北林業大學鳥類專家許青教授說,種類差異和自身生物習性決定了黃喉鹀春天最早飛回老家,一般在3月中下旬,從越冬地華東一帶飛行3000公里回到出生地,哈市最早一次是在2008年2月26日監測到的。
小知識
黃喉鹀俗稱虎頭鳳、黃豆瓣、黃眉子、春暖,體長約15cm。黃喉鹀是哈市數量最多的夏候鳥之一,它還是市民常見的籠養觀賞鳥,黃色下巴,黑色羽冠,顏值頗高,大小跟麻雀差不多,卻比麻雀傲嬌,雄鳥叫聲尤為動聽。
判斷歸程有訣竅
感知日照長短觀察冰雪融化
冰城專家通過長期監測、研究得出最新結論,鳥兒春天飛回來的時間早晚,主要與氣溫、降水量、積雪融化程度有著直接關系,影響鳥類春季回遷的氣候因子中,與氣溫正相關,與去冬今春的降雪量大小程度相關,但最主要的因素是積雪和江河結冰的融化程度。
許青解釋說,尤其是2月份的氣溫,一天中最高氣溫有超過0度,最明顯的標志是冰雪融化成小溪流、露出地面草叢,可能不久后就會出現早到的鳥兒。
鳥兒又是怎么知道冰城開始變暖的呢?鳥類的遷徙習性不同,這是長期進化的一種本能,但促成鳥兒回飛的啟動因子是日照周期的變化,一路向北最終決定其落腳的阻斷因子,就是環境中出現融化的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