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們常見的銅鈸上面都是沒有刻文字的,這些銅鈸為啥這么另類?原來,金代是中國歷史管控銅資源最嚴的時期,那時的銅就是錢,也是國家重要的戰略物資,非常稀缺和貴重。所以銅器不是隨便用的,無論是官府用的還是民間老百姓用的,都必須經過官府審核、批準。刻在上面的字,就是當年審核和批準使用的“許可證”。這14面銅鈸,應該是金代初年皇帝完顏亮從上京(今阿城)遷都北京時遺留下來的。
貳金代肇州有多大?
鮮少有人知道,金代的肇州是個大城市,在黑龍江地域是僅次于當時首都上京的“地級市”。
史載,公元916年,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了遼政權。女真族的完顏部在遼代末年逐漸強大起來,1114年9月,女真人以完顏阿骨打為首開始反遼斗爭,以三千士兵在現在的大慶境內一舉擊敗遼軍十萬人,打贏了大金帝國開國最為關鍵的一仗。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權。1130年,為紀念他創立大金的業績,其后代皇帝認為大金肇基王跡于此,逐建為州,稱“肇州”。肇州得名,距今已經有800多年歷史。
金代的肇州有多大?西至泰州(泰來以西),南至隆州(松花江南),北至墨爾根(嫩江縣),東至蒲與路(克東縣),面積達50000平方公里!
關于金代肇州的重要文物不多,有文字、銘文的更少。1976年在東寧縣出土了一枚“肇州司侯司印”,背面刻有“泰和四年十月禮部造”。方印的官職,應為金代防御州刺史級的官職。1978年,巴彥縣出土了“肇州司侯司”鸞鳥紋銅鏡,刻有“肇州司侯司”和“肇州司侯王”的銘文,兩段銘文下各有一印章符號。金代嚴禁私造銅鏡,從銘文印章中可以看出銅鏡是由“肇州司侯司”監造,由姓王的官員驗訖的。巧的是,張先生發現,自己的銅鈸上也是“肇州司侯王”字樣,難道是與“肇州司侯司”鸞鳥紋銅鏡同時期,由同一個姓王的官員驗訖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