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警方繳獲的毒品。
案例三:大同癌癥男子吸販毒品帶上女友
2015年初,大同公安分局刑偵四大隊得到可靠線索:大同區農民趙某紅正在大肆販賣毒品。
專案組在對有吸食毒品違法前科的人員進行排查中,發現多名吸毒人員有吸毒嫌疑,且毒品來源均在本地。經查明,毒品大部分來自趙某紅,且該人上線固定,下線較多,已經形成一個較為固定的吸販毒組織。
3月4日,大同公安分局在掌握了該團伙的成員和犯罪證據后,對該團伙成員實施抓捕。當日,民警兵分多路,先后在大同區、讓胡路區、肇州縣等地將涉案的犯罪嫌疑人趙某紅、李某和、艾某軍等5名販毒犯罪嫌疑人抓獲,同時將吸毒的違法行為人李某超、曹某富等10人抓獲。
3月10日,偵查員赴吉林省長春市,在當地公安機關的配合下,將上線丁某芳成功抓獲。經審,丁某芳及其下線團伙成員對其販賣冰毒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經查,趙某紅與李某和都是大同區農民,兩人均離異,于4年前相識并同居。李某和身患癌癥后赴長春市治療,在當地認識了丁某芳,丁某芳說毒品能減輕疼痛,抑制癌細胞生長,勸李某和吸食,李某和開始吸毒,又鼓動趙某紅吸毒。后因無錢購買毒品,兩人開始販賣毒品,走上了以販養吸的道路。
目前,涉嫌販賣毒品的犯罪嫌疑人趙某紅、丁某芳等6人已被刑事拘留,涉嫌吸食毒品人員李某超、曹某富被依法強制戒毒,其他8人均被處以治安拘留。
大同公安分局刑偵四隊大隊長孫海權說,在李某和看來,與女友趙某紅分享那一包包“來之不易”的粉末,是“愛的給予”。而趙某紅有些患得患失,不想因為自己的不配合而毀了一個穩定的“家”。“只要他高興,我就聽他的”,她也拿起吸管,跟著麻木起來。對于這種“以愛為名,有毒同享”的“毒圈”,孫海權給予忠告:遠離毒品,別拿愛當借口。
警方提示:三個“圈子”容易使人沾染毒品
自去年10月1日,全國開展“百城禁毒會戰”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共破獲涉毒案件551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551人,繳獲各類毒品4629.16克、制毒原料250公斤,打掉販毒團伙9個,端掉加工窩點兩個,抓獲販毒網上逃犯3名,斬斷廣東、安徽、山西、吉林到大慶的販毒通道6個。
市公安局禁毒支隊副支隊長崔玉峰介紹,多數涉毒人員在實施犯罪之前不是陌生人,他們或是親友關系,或是夫妻、情人關系,或是同學關系。總之,沾上毒品之初,多數人是被人以吸食毒品的名義拉攏進“毒圈”,進而達到以販養吸。被警方抓獲后,他們無一不悔恨不已,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沾毒之后,再也無法控制毒品帶來的刺激和金錢的誘惑,在犯罪的深淵越滑越深。
記者通過采訪市公安局禁毒支隊工作人員得知,目前至少有三個“圈子”容易使人沾染上毒品,從而形成販賣毒品的隱秘途徑。
歌舞廳等娛樂圈。現在人們的夜生活越來越豐富,酒吧、俱樂部、歌舞廳、卡拉OK等人多熱鬧、令人情緒興奮高漲的娛樂場所成為吸販毒違法行為的高發地,也成為販毒人員暗中發展下線的場所。
親友、同學圈。自古以來,人們都有一種“有福同享”的習慣心理。當親友提供毒品讓你吸食,并大肆鼓吹吸毒的感覺如何美妙時,你可能就失去了戒備心理,或者覺得“這么好的關系,他不可能害我”,最后吸食了他提供的毒品。起初,你自然會沉迷于毒品帶來的快感和刺激當中,當你染上毒癮,難以自拔之時,就“順理成章”地成為親友或同學販賣毒品的下線。
情侶、婚外情人或夫妻。有些人為了追求性的快感和刺激,靠一起吸食毒品來營造那種飄然欲仙的感覺,帶給他們短暫的、虛幻的、刺激的快感。豈不知,這快樂背后,伴隨的是對身體的傷害、對青春的透支、對道德的放縱,這種交換永遠是不等式。
崔玉峰希望廣大市民明白一個道理:不管對方與你是何關系,只要他讓你吸毒,都是在害你,你要斷然拒絕,甚至到公安機關舉報。用最通俗的話說,就是親爹給你毒品,你也不能吸。這樣,你才能免于遭受毒品的戕害,甚至避免牢獄之災。
另外,不要相信一些有關毒品的“傳說”。一是新型毒品不上癮的說法。新型毒品的戒斷癥狀雖然不如鴉片、嗎啡、海洛因等傳統毒品明顯和強烈,但不代表其不形成癮癖;二是吸食毒品可以減肥。毒品的減肥原理是對身體進行破壞或者透支,降低人吸收營養的能力和免疫力,或者使人亢奮,長時間運動而不覺疲勞,但其對人體的損傷,尤其對神經系統的損傷,是不可逆轉的;三是吸食新型毒品對身體沒有危害。吸食新型毒品時間長了,對人身體的損害是非常大的,而且會使人出現幻覺,對家庭生活造成惡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