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東北網3月22日訊(董宇翔 記者陳南竹)記者從省衛生計生委獲悉,省衛生計生委近日出臺了《醫療機構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從門診、急診、住院、護理、化解醫療糾紛等十方面入手改善醫療服務。同時,將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與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同步推進,建立院長承諾、考核公示、末位淘汰等機制,全力保障改善醫療服務行動深入進行。
方案要求,落實首診負責制。掛號、收費、檢查、化驗等窗口要改善服務態度,杜絕生、冷、硬、頂、推現象;醫院工作人員(包括實習、進修人員以及研究生等)要著裝整潔、規范,統一佩戴胸卡,易于患者識別;醫務人員語言通俗易懂,態度和藹熱情,尊重患者,體現良好的醫德醫風;各級綜合醫院以及門診量較大的專科醫院窗口工作人員應提前30分鐘掛牌上崗。要完善自助預約、掛號、查詢等服務,為患者提供飲水、應急電話、輪椅、紙、筆等便民設施;完善無障礙設施,放射檢查時為患者提供更衣條件和符合規范的放射防護;繼續壯大醫院社工和志愿者隊伍,并優先為老幼殘孕患者提供引路導診、維持秩序、心理疏導、健康指導、康復陪伴等服務,兒童醫院、艾滋病定點醫院等專科醫院可以與兒童、艾滋病患者關愛組織等合作,提供體現專科特色的志愿者服務。
方案明確,要實行急診患者按病情輕重分級分類處置,對急性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創傷、急危重孕產婦、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兒科患者等各類急危重患者,暢通急診綠色通道,先救治,后繳費。對需要緊急救治,但無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確無力繳費的患者,要及時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推諉或拖延救治。完善院前急救醫療服務體系,加強調度指揮,接到呼救信息后,城市應在10—15分鐘內,農村30分鐘內救護車趕到現場規范開展救治、轉運,醫療機構不得推諉、拒診急診患者。
方案明確,要改善住院條件,為行動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陪檢等服務;執行“一醫一患一室”診查制度,在門診診室、治療室、多人病房設置私密性保護設施,不在住院患者床頭卡寫入院診斷,除監護病房外,盡力避免男、女患者同住一間病房。強化護理人力配備,按照責任整體護理的要求配備護士,臨床護理崗位護士占全院護士比例不低于95%。2015年底,三級公立醫院所有病房開展優質護理服務;80%以上的二級公立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二級醫院優質護理服務病房覆蓋率不低于60%,責任護士要全面履行護理職責,根據患者的疾病特點和生理、心理、社會需求,對患者實施身心整體護理。
方案明確,要建立良好溝通渠道,提供有效途徑方便患者投訴,有統一的專門部門和專門人員負責患者投訴處理和反饋,建立和完善投訴接待和處置程序,對患者反應強烈的問題及時處理并反饋,對患者集中反應的問題督促整改、持續改進,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都要建立健全投訴管理機構,依法依規妥善處置醫患矛盾糾紛。要完善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組織保障機制,提高人民調解成功率,公開醫療糾紛的解決途徑和流程,積極引導患者依法維權,通過調解、訴訟等途徑妥善解決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