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黑龍江晨報訊 5月25日訊在很多人眼里,上市企業有錢,名氣大,絕對的“高冷范兒”。但“高冷”也不是那么好當的,在這之前也必然走過坎坷之路。歷經三四年,企業上市成功,募集資本,擴大規模,那是絕對的好事;但也有很多企業苦苦籌措、等待多年后沒有上市成功……據哈爾濱市金融辦上市處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在境內外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上市的哈爾濱市企業達46家。
企業上市就像扒層皮
1993年6月,哈藥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哈爾濱市第一家上市企業。到如今,在境內外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上市的哈爾濱市企業共計46家(不含美國場外柜臺交易系統及國內上海、前海等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
22年來,46家的數字不算多,但與企業上市的過程相比,這個數字似乎不算少。提到上市,企業歷經三四年成功,這個時間不長不短,比較正常。“去年上市成功的葵花藥業在會里排隊審核就花了3年多時間。”哈爾濱市金融辦上市處的郭楓說,企業上市是很漫長的,排隊三四年等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這一系列準備、申報等過程后,企業就像扒了一層皮一樣,但后續發展也是很好的。”郭楓肯定道,像2010年上市的譽衡藥業,預期打算募集5億多元資金,股票發行受到追捧,最終募集17億多元。沒有資金壓力,可以加大科研投入,上新項目,擴大生產,提升產品檔次,甚至兼并重組相關的公司,帶來的效果是巨大的。
上不上市都得打“持久戰”
企業上市是一場“持久戰”,需要人員、資金大量投入。
企業上市成功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募集大量資金、提高管理水平、樹立企業品牌提高形象、留住和吸引人才等。雖然好處很多,但成本也不小,企業上市花費約是融資額的6%—10%,包括聘請券商、律師、會計師等相關中介費用。“小企業需要兩千萬元到三千萬元,融資額度大,費用也多。”郭楓說。
在漫漫上市路上,還有一些企業因自身原因,被“扒皮”后也沒有上市成功。郭楓介紹,在1999年前后,哈爾濱市曾推薦一家企業去香港上市。這家企業認為香港上市募集資金相對內地少,準備在內地上市。但經過準備后,由于財務問題等原因,這家公司沒有上市成功。
自哈藥股份上市至今,哈爾濱市累計境內外資本市場掛牌上市企業50余家(不含美國場外柜臺交易系統及國內上海、前海等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2005年以來,哈慈股份、科利華、龍滌股份等3家企業由于連續虧損被強制主板退市;哈爾濱啤酒、泰富電氣等2家企業因私有化退市,境內外退市公司共計11家(不含美國場外柜臺交易系統);另有阿繼電器、中國中期等2家企業被借殼后遷出哈爾濱市。
哈爾濱市上市公司總市值2940億
哈爾濱市企業上市也經歷過低谷。2002年至2010年期間,有7年零4個月時間,哈爾濱市沒有企業上市,其間還有3家企業退市。這主要受企業觀念認識不到位的影響,并不看重上市,以及有企業上市失敗,認為上市難,就放棄了。這個低潮期隨著2010年1月九洲電氣上市成功而有了改善。同年6月,譽衡藥業上市成功。
2012年以來,哈爾濱市市政府推動企業上市,利用三年時間推動20家企業實現在境內外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成功上市,累計融資凈額79.25億元。僅2014年,哈爾濱市就實現哈爾濱銀行、葵花藥業、圣明節能上市成功;新三板掛牌11家。同時,哈爾濱市企業的資本運營能力也有了提高,以往都是外地企業借哈爾濱市上市公司的殼資源,目前哈爾濱市的企業也開始走出去,找外地的上市公司殼資源。今年3月,中國證監會審核通過哈爾濱奧瑞德光電股份公司借殼重慶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融資,為哈爾濱市企業借殼上市增添了成功范例。
截至2014年末,哈爾濱市上市公司總市值2940億元,全市股票市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55.14%。
今年,除了奧瑞德借殼西南藥業主板上市、6家企業已在新三板掛牌外,現已通過審核并公開發行1家,在證監會待審擬上市企業1家、擬在香港聯交所主板紅籌上市企業1家,新三板在審、簽約企業40余家。在東北四個副省級城市中,境內的哈爾濱市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均列第2位,股票市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位居四城市之首。
上市公司最高獎勵1000萬
企業上市成功,不僅獲得融資,還能獲得政府的獎勵。為鼓勵企業上市,省、哈爾濱市市政府也推出相應鼓勵措施:企業境內外主板、創業板上市,哈爾濱市政府獎勵100萬元、省政府獎勵1000萬元;新三板掛牌哈爾濱市獎勵50萬元,省獎勵200萬元等。同時,哈爾濱市每年舉辦多次企業上市培訓,企業上市遇到問題政府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等等措施,鼓勵企業上市。
近年來,哈爾濱市以培育新興產業和發展優勢產業為核心,積極開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支持產業資本做大做強,主動跟進重點擬上市企業,引導企業依據自身條件制定上市規劃,針對不同企業的時機需求開展多層次輔導培訓,加強對上市(掛牌)公司的跟蹤服務,促進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支持已上市企業開展并購重組和再融資。(編輯:范業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