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正義將是未來高舉的旗幟
舉世矚目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召開后,迅速引起社會各界熱議。可以說,面對處于“關鍵時期”和“攻堅時期”的“十二五”,全會沉著冷靜,用理性務實的態度為中國描繪出一幅切實可行的發展藍圖。
在這幅標志中國未來五年走向的藍圖上,人們不難發現一個清晰的坐標:公平正義。盡管在數千字的全會公報中,只有一處直接提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但細讀公報全文對于“十二五”發展路徑的描述,公平正義的精神正如一條紅線貫穿始終。
公平正義的精神,首先體現在對保障與改善民生的極大重視。全會不但高屋建瓴地提出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還用大段篇幅對如何改善民生做出具體安排,其中不乏“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等直接涉及社會公平問題的內容。
眾所周知,在當今中國,公平正義并非抽象的政治概念,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現實中極其重要的公平正義。全會提出,城鄉居民收入在“十二五”要“普遍較快增加”,這無疑是對人民群眾呼喚公平正義、期待“過上更好生活”的最具誠意的回應。
公平正義的精神,還體現在對改革的強力推進上。顯然,改革中遇到的公平正義問題,仍然需要通過推進改革來解決。全會強調,“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而所涉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均屬于上層建筑范疇,正是當前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領域。這些體制機制改革的逐步到位,無疑將為公平正義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
公平正義的精神,在經濟發展的部署上同樣有所體現。“十二五”將“攻堅”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會公報對其論述篇幅最大,內容最為詳盡。在科學發展的主題引導下,“十二五”的經濟發展有“四個更加注重”的具體要求,其目標之一正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這就把“十二五”期間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緊密聯系起來。
顯然,“十二五”的經濟社會發展將繼續高揚公平正義之旗,這是全會對“十二五”的重點部署之一,也是我們黨對全體人民的莊嚴承諾。我們也應該看到,公平正義的實現不能一蹴而就,它不僅需要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切實推進,更需要全體公民的有序參與。從這個意義上講,全會公報不僅是一篇公平正義的宣言和承諾書,更是公平正義發展的一個嶄新起點。(《半月談內部版》2010年第11期,文辛銳)
來源:半月談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