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告訴記者,賣蒜時更是對心理的一種折磨,每一次價格波動都讓人緊張。“漲錢了,心里暖烘烘的,掉錢了,腦袋嗡嗡響,價格一斤差一毛,30噸就是6000元。”劉云說,“11月掉得最厲害,平均一天掉一毛,想自殺的心都有。”
11月底到12月初,大蒜價格又有小幅上升。劉云高興之余也有忐忑,“誰知道是真的漲價還是大戶‘做局’呢?現在賣覺得虧,不賣又怕更虧,兩難。”
大蒜市場,就是賭場
劉云經常站在大廳前的路邊觀察來往的大貨車,他認為這是表明大蒜行情好壞的一個重要信號。“只要有外地的大車頻繁從我們縣往外運大蒜,說明行情不錯,買家多了起來,我心里就很舒服;如果大貨車很少甚至沒有,說明行情很不好,我可能會虧得更多。”
除了每天在這里獲得“口口相傳”的信息外,數大貨車的數量幾乎成了劉云唯一能夠用來判斷行情的信息來源。
不光劉云一個人,記者采訪到的十幾個儲蒜商和經紀人,沒有一個人能說清此次大蒜價格為什么快速下跌,他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預估的行情上。
“其實,每年國內消費和出口大蒜的需求是基本固定的,沒有特殊情況不會出現大的波動。但是,從蒜農、冷庫主到經紀人、儲蒜商,誰都不清楚今年大蒜產量到底是多少,也不知道可以賣出多少大蒜。整個大蒜市場,就是一筆糊涂賬。”金鄉縣南店子大蒜現貨交易有限公司交易大廳經理楊桂華說。
楊桂華認為,大蒜市場的這種狀態“很可怕”。他說:“雖然大蒜加工和出口等企業知道自己需要多少大蒜,但是,自上而下不斷炒作的大蒜行情,讓他們也卷入了混沌狀態,對處在大蒜交易鏈條上每個環節的人來說,似乎都感到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