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偏好
山西“煤老板”偏愛現金
從2009 年開始,山西省啟動了中國規模最大的企業重組行動,計劃到2010 年底,將原有的2600 座煤礦壓縮到1000 座,而企業主體則從2200 多個減少到約130 個。
這意味著,山西數千名的煤炭企業主將面臨轉型,他們也將因此獲得少則數百萬多則數十億的補償金。
山西煤炭企業主們的補償金總額究竟有多少?有人根據退出的煤礦數目及儲量評估為3000 億,即便是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所長王宏英給出的一個偏保守的數據也高達1400 億。如此海量的資金總歸需要一個出路。
雖然山西的千萬富豪們以資產雄厚著稱,但投資行為最為保守,投資結構比較單一。
為回避風險,他們傾向于把大部分可投資資產放在現金及存款上,其債券的配置比例亦是最高的,表現出最高的風險厭惡。
●原因分析
實體資產“最踏實”
“他們不把銀行理財的這點收益放在眼里,也不關注金融產品,資產基本上是以存款為主。為了高收益的話,他們一般還是會選擇自己做實業。”山西建行臨汾支行某財富顧問對本地區最大財富群體的資產流向頗為清楚。
山西煤炭企業主通常學歷低、資金多,對投資沒有太多的研究,因此對于股票、私募之類的金融產品多是敬而遠之。
開礦、房地產、農業、文化產業、白酒是他們投資的主要方向。
相比看不見、摸不著的理財產品,煤炭企業主更愛房地產、礦業等實體資產。
但山西煤炭企業主“在找不到合適項目之前,他們也會計劃金融理財。”該財富顧問這樣描述煤炭企業主的理財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