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惠政策已經完成其歷史使命,政策鼓勵重點轉向節能和新能源汽車
受全球金融危機沖擊,2008年下半年開始,中國車市出現多年未見的低迷。2009年春節前夕,國務院通過了《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3年內,中國汽車產銷每年遞增10%。可這一目標2009年一年就提前完成。車購稅減征等優惠政策已經完成其歷史使命,到了退出的時候。
國家的政策刺激對車市止跌回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短短兩年時間,中國汽車年銷量翻了一番,從900多萬輛增加到1800多萬輛。目前,中國汽車不是市場低迷的問題,而是增長太快的問題。業內人士表示,高增長的中國車市消費是不正常的,歐洲等一些發達國家,汽車銷量能夠有10%的增長就已經很好了,優惠政策的取消在意料之中,對增長太快的車市有降溫作用。
汽車產業的過快發展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交通擁堵、資源浪費等。近幾年國內新增煉油能力全部被新增汽車吃掉,國內一些大城市出現車多為患、交通擁堵嚴重的局面。從今年開始,為了治理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北京開始限制汽車牌照發放數量。還有一些城市也在考慮采取相關措施。
車購稅優惠、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3項鼓勵政策雖然退出,但節能汽車補貼以及電動汽車補貼政策仍將繼續執行。目前已有4批33家汽車企業的272款車型入圍節能汽車目錄。國家在汽車領域的鼓勵重點,正在轉向節能和新能源汽車。
小排量車和自主品牌汽車短期內受影響較大,但長期影響有限
“從影響上來看,自主品牌企業受影響大于合資企業,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自主品牌小排量車型占比較高,而合資企業小排量車型占比相對較低;二是自主品牌小排量車型價格較低,相應消費者價格敏感度高,而合資品牌小排量車價格相對較高,消費者對價格不是特別敏感。”光大證券近期在一份行業研究報告中分析表示。
有業內人士擔心,部分以小排量車產銷為主的車企今年銷量可能有所下滑。但綜合來看,影響有限。首先,國內對汽車的剛性需求依然存在,特別是一些二、三線城市剛剛起步,正在步入蓬勃發展階段。其次,隨著油價的不斷上漲,小排量車型成為家庭消費的主流車型,取消車購稅優惠,還有節能汽車補貼,并不會降低消費者購買小排量汽車的熱情。
同時,一些政策被認為可起到緩沖作用,比如,2010年下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先后公布了4批“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涉及約半數排量1.6升及以下車型。消費者購買政府指定節能車型,可享受3000元財政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