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企業家?

任志強沒有光鮮的學歷,卻沒人否認他的學識。《任你評說》幾乎每個章節的每一個論點都佐以大量的數據和文獻。他究竟是個學者?還是企業家?正如前建設部部長俞正聲的推薦語所言:“我懷疑他(任志強)能否在政策研究中放下企業家的嗜好,正如他能否在經營企業中放下他的學者情結一樣。”
任志強的學者情結也可從《任你評說》自序中窺見一斑。“俞正聲部長調任之前,曾提出讓我兼任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一職。這是一種不給工資,但需要投入研究經費進行市場與政策研究的兼職工作。遺憾的是,由于俞正聲部長工作的調任,這一愿望未能實現。”
相信很多人無法理解任志強的價值追求,從他的種種言論推斷,他是堅定的市場經濟維護者,更多的是用市場經濟的維度去研究房地產市場,去發現一些經濟學的常識,他熱衷于傳播他的市場經濟理念,甚至對政府出臺的一些違背市場規律的政策不惜言辭激烈地加以批判,似乎對于是否經營好百年企業并不是他的首要任務。
從某種意義上說,任志強更像學者。
高檔商品房不是給年輕人蓋的
針對年輕人購房,《任你評說》書中的觀點非常明確,不贊成剛畢業的大學生或參加工作沒幾年,沒有一定財富積累的年輕人購買商品房。
書中列舉了中美兩國人民的購房心態:美國30歲以下的人群中購房比例遠低于5%,而中國這一比例高達34%。美國一個教授的購房還貸年限比中國年輕人購房的還貸周期長。在紐約工作的白領大多居住在新澤西州,在華盛頓工作的白領居住在馬里蘭州,而中國剛畢業的大學生卻都想集中于大城市的中心區。
在新書發布會上,就年輕人是否初入社會便買房,任志強給出了他的判斷:
一是年輕人買房應該是工作到一定年限,有一定的工作方向以后,才去選擇。比如你今天畢業了以后想留在北京或深圳工作,過一兩年你可能覺得鄭州更適合發展。在北京或深圳一個月大概收入1萬塊錢,但是你買不起房子,到了鄭州同樣1萬塊錢收入,就能買很好的房子,因為鄭州和北京、深圳的房價差很多。
二是不同年齡階段會買不同房子。我蓋的高檔商品房,銷售對象絕對不是年輕人。如果對自己未來沒有信心,你們就在最年輕的時候買力所能及的房子,如果對自己未來有信心的話,以后買的房子一定比現在的房子好,因為科學在進步,房子會越蓋越好,你不要以為你一生就買一次房子,美國人一生平均要買七次房。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