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陷“價格欺詐”風波的家樂福超市已讓其形象在消費者眼中大打折扣。新華社 圖
記者:那你不賠嗎?你賠也得做
促銷員:采購要做你不敢不做。你放心,賠的永遠是廠家。
記者又來到位于青島的一家家樂福賣場,聽說是打聽進場費的情況,這里的商家普遍反映,扣點和進場費對他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促銷員:家樂福各方面 扣點 進場費都挺高的
促銷員:高,30%的扣點。這里費用很高,不是大公司做不進來,做不起,小品牌,我做了多少,我做了好幾年來。小品牌都垮了。
記者又撥通了家樂福采購部門的電話,想采訪一下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賣場的相關進場費用。
電話采訪 家樂福采購部門:
采購人員:這個不能隨便跟您說。
記者:簡單地介紹一下就行。
采購人員:那也沒法給您介紹
記者:為什么呢
采購人員:要求就是不能說。
記者也多次聯系了家樂福的有關部門,想請家樂福就進場費問題做出相關的解釋和說明。而家樂福始終沒有接受我們的采訪,也沒有對此做出書面的回應。
主持人:許多經銷商在與零售商接觸的時候,都感到連年上漲的各種費用帶來了巨大的經營壓力,不少供貨商都處在虧損或者是勉強維持的狀態。而這些費用最終也會被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增加大家的生活成本。那么,現在超市的進場費究竟有多高?在商品價格里占到了多大比重?我們繼續來看看記者的調查。
我們在深圳見到了多年從事食品經銷的供貨商謝云,2011年,與他合作的幾家賣場合同費用都漲了。謝云給我們提供了一份2011年與其中一家賣場的新合同,在這個新合同中,費用和返利的百分點加起來已經達到了15%以上,假設他們今年的銷售額是850萬元,他們要交給賣場的各種費用就達到133萬元之多。
謝云(化名)深圳經銷商:主要是像這個家樂福、沃爾瑪、萬家等等,這種越大的零售商,這種合同費用越高。
謝云說,進入賣場,根據銷售額的不同,首先要支付占銷售額百分之十幾到二十幾不等的合同費用,還有一些合同外的費用,比如新產品進店,產品促銷,賣場周年慶,都少不了給賣場交一筆錢。
謝云(化名)深圳經銷商:收銀的時候都有條碼,每一個條碼表示一個產品,每一個產品進場要根據店數去計算,每一個店有多少錢,通常有五百到一千塊錢每個店。像沃爾瑪有六十五個店,它有的時候一千塊錢一個店,它就是六萬五。
謝云向賣場經銷食品十多年來,沒有一年合同費用是不漲的。每年續簽合同時,賣場都會收取續簽費,把合同費用的返點再抬上去一些。
記者:續簽費是多少?
謝云(化名)深圳經銷商:續簽費不一樣,客戶有的是一萬,有的是兩萬,有的是三萬,根據你的大小,根據你的談判情況。
采訪中,我們認識了林遠,他是另外一位在深圳經銷食品多年的商人,他說,由于公司的效益越來越差,他正準備退出市場。
林遠(化名)深圳經銷商: 連年增長的費用給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就是利潤越擠越薄,越擠越薄。
林遠說,目前,深圳所有的賣場的合同費用都達到了十幾二十個點,甚有些達到了近三十個點。
謝云也告訴我們,賣場每年的返點數都會增長一兩個百分點,這對于利潤本來就很微薄的經銷商實在難以消化,他們就不得不以談判、請求甚至賄賂的方式,爭取讓采購們壓低增長數額。從收費情況來看,家樂福的各種費用漲的尤其快,這與以往家樂福推行以門店為中心的“單店采購”模式相關,家樂福門店具有商品定價、促銷談判、訂貨、商品陳列等權力,從店長、處長到課長等管理層都是實權人物,供應商們進入賣場,時常不得不與他們談判具體的進場、收費條件。這也是以往在很多地方,家樂福門店的進場費用名目、標準不盡相同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