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表:日本2010年第四季度GDP現負增長 新華社發
盡管中國經濟的世界位次不斷上升,但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屬性沒有變,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
隱藏在GDP背后的問題,發人深省。《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
差距和問題提醒我們要客觀冷靜。但同時也應看到,中國的未來發展還有巨大的潛力,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臺階。
中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前兩步已提前完成,如今正向“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第三步邁進。在這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必須找準未來發展之路。
“未來中國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繼續增強綜合國力,要讓百姓更好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實現社會和諧,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推動可持續發展,不能再重復走粗放式發展的老路,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科學發展之路。”蔡志洲說。
來源:新華網 編輯:段若蘭
更多報道
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日本內閣府14日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去除物價變動因素且經季節調整后,2010年第四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降0.3%,按年率計算下降1.1%,這是日本經濟五個季度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數據顯示,去除物價變動因素,去年第四季度日本經濟在內需和外需方面均出現下滑。其中,內需對GDP的貢獻為負0.2個百分點,外需的貢獻為負0.1個百分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