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產業告別營養不良
發展到一定規模就“長不大”——已成目前中國許多生物企業的“通病”。隨著生物產業被定位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自主創新驅動力不足、藥品流通體制、藥品價格和監管體制不完善以及投融資渠道不健全,這三大產業頑疾有望得到有效化解,生物產業將搶占未來經濟的制高點。
高端裝備制造業重裝突圍 龍頭企業打頭陣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原副院長屈賢明認為,高端裝備制造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特征為:技術先進、基本成熟,國內已有相當的技術基礎和人才儲備;市場空間大,對裝備制造業和國民經濟能起到支撐作用;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大;處于產業成長初期,成長潛力大;在能源、資源的供給體系方面有足夠的保障。 新能源發展路線漸明 光伏產業有望維持高景氣
據初步測算,如要在2020年完成非化石能源比例達15%的目標,核電規模至少達到7500萬千瓦以上,水電裝機規模至少達到3億千瓦以上,其他生物質能的利用規模應該達到2.4億噸標準煤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中國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路線圖日益清晰,國內風電設備、光伏、核電相關龍頭企業,如金風科技、東方電氣、天威保變、上海電氣等都將迎來利好。
新材料被“催肥” 市場規模有望破千億
據介紹,新材料是指新出現的或正在發展中的,具有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優異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采用新技術(工藝,裝備),使傳統材料性能有明顯提高或產生新功能的材料;一般認為滿足高技術產業發展需要的一些關鍵材料也屬于新材料的范疇。博覽財經主任研究員張雄認為,作為高新技術的基礎和先導,只有在這個領域不斷進攻、先聲奪人,方可成就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節能環保等其他新興產業在世界經濟版圖的江湖地位。
新能源汽車下一站:尋常百姓家扶持政策料將密集出臺
科技部部長萬鋼指出,希望抓住未來5至10年的機遇,爭取到2020年把我國初步建成汽車產業強國。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規模達到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