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堵漏是關鍵
在今年兩會上,尤小平呼吁,國家應完善反腐敗法律體系建設,將民營企業納入全社會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強對民營企業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工作的幫助和指導。同時,紀檢、檢察及公安等部門要及時分析社會貪污、賄賂等經濟犯罪的原因、規律及主要發展趨勢,幫助民營企業堵漏建制,進一步加強對貪污賄賂和瀆職行為的預防。
有專家認為,應走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不需要反腐的觀念誤區,進一步擴大懲治腐敗的覆蓋面,把其納入國家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及時查辦腐敗案件,從源頭上遏制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腐敗行為的發生。
劉先生,曾經在省內多家企業當過職業經理人,對一些民營企業的弊病有很深的了解。“很大一部分民營企業家,在日常決策和管理工作中,‘跟著感覺走’,任人唯親,大權獨攬,不愿設監督機制,很容易被人‘鉆空子’。”他認為,管理一個小企業,“跟著感覺走”或許能因為一時的機遇而成功,一旦企業大起來,員工變多后,繼續用這種簡單的管理方式,就很容易使企業內部出現腐敗,關鍵是民企負責人要用一種科學的態度來進行企業內部管理。
我省一些地方也開始嘗試在民營企業內部加大預防和打擊腐敗。
杭州蕭山區已推進企業反腐倡廉工作,在民營企業探索“3+3”廉潔文化發展模式,即述職述廉制度、物資采購廉潔公示制度、簽訂廉政合同制度等制度“三廉”和建“廉”、宣“廉”、考“廉”等“三廉”活動。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位于蕭山的浙江華東鋼業集團在對管理層監管方面遇到的難題也越來越多:有的企業銷售人員在完成貨物銷售后私自截留貨款、銷售人員或管理層接受供貨商“紅包”等腐敗現象時有發生。
在這種情況下,華東鋼業集團推行“述職述廉”制度。每年企業領導班子成員要在職代會上進行述職述廉,接受職工代表的民主評議,評議結果作為評優、晉級、晉職等的重要依據。這一制度正在發揮作用,集團分公司一位總經理,在“述職述廉”評議中,因為經營業績和廉潔自律等方面存在問題,被幾名職工代表點名批評。后來這位總經理引咎辭職。
有專家認為,最關鍵的是,民營企業主要認識到,“公司”畢竟帶著個“公”字,民營企業主一定要擺脫企業內部管理是“私事”,不容置喙的想法,鼓勵員工發表意見,根據實際修正完善管理制度。
杭州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腐敗,不僅虛增了運營成本,侵蝕了利潤,而且妨礙其健康發展。現在在一些民營企業中,監事會往往形同虛設,企業主為了用錢方便,往往在內部財務和審計制度上留下漏洞。非公經濟領域反腐敗,關鍵點還是在于企業負責人要轉變思路,完善企業內部管理的各種制度,讓監事會真正發揮作用。健全財務賬本,定期核查賬目、定期進行內部審計。
同時,紀檢部門可以幫助指導企業建立完善預防內部腐敗的制度。
來源:浙江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