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無應對辦法
盡管谷歌和蘋果紛紛否認自己在“跟蹤”用戶,但其記錄用戶位置信息卻是不爭的事實,而這些被記錄的用戶位置信息以及和其相關的用戶個人信息是否被用于商業用途,顯然才是整個事件的關鍵所在。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基于GPS、WiFi、3G網絡定位功能的位置信息服務(LBS)正在被視為移動互聯應用市場的一個全新熱點。據研究公司Gartner稱,LBS的市場規模今年就有望突破30億美元,2014年更是將增至84億美元,而要成功開發這一市場的關鍵,就是需要企業能夠擁有通過手機確定客戶位置的大規模數據庫“說白了,搜集用戶位置信息就是為了精準營銷,比如說谷歌和蘋果都想做的手機廣告業務,如果加入了定位信息,推送的廣告就會更加精準,例如汽車廣告推送給身在廣州的用戶,里面就直接附上廣州4S的相關信息,推給天津的用戶就改成天津4S店,這對于廣告投放企業來說無疑是重大的技術進步,但前提是要能獲得用戶的位置信息。”戰國策首席分析師楊群告訴記者,在正常模式,位置信息是否愿意提交的主動權應該掌握在用戶手中,智能手機中“定位”功能的開關也正是因此而設,但是蘋果、谷歌的做法顯然沒有遵循這一規則。“現在的情況是就算用戶關閉了定位,位置信息仍然被記錄,這難免會引發用戶對于個人隱私的擔憂,因為主動權已經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握中了。”楊群稱。
據記者了解,這種大肆搜集用戶位置信息的行為其實在行業內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不僅是谷歌和蘋果,不少地圖類信息服務提供商或者基于位置信息的社交網站也同樣在進行著搭建用戶位置信息庫的大工程,其形式十分多樣,有明面上征求用戶同意的,也有私底下后臺操作的。“由于目前國內還有這方面的明確立法,用戶在位置信息的保護維權方面暫時還沒有太多的辦法。”楊群稱。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