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價谷底回升
菜農后悔棄耕
昨日上午,江南果菜批發市場內鮮菜五區521檔的檔主李小云,把剛從云南過來的大白菜卸貨之后,坐在一旁歇息順便等待買家,見記者來訪,張口報價說:“好的8毛錢一斤,次的6毛錢一斤。”
“比5月1日前貴了不少了啊?”李小云說:“是的,就是十多天前,大白菜的價格2毛錢/斤都賣不出去,在地里更是2分錢都無人要呢。” 當時不少菜農眼看賺不了錢,紛紛棄耕或改種其他作物。
市民擔憂菜價急漲
中國有句成語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過在蔬菜界,這個三十年要變成10天。李小云透露說,近期雨水豐富,蔬菜量上不來了,因此市場供需方面發生了變化,價格又突然上來了。就在菜價看漲的時候,很多前期棄耕的菜農手中已經沒有菜了。
“每年雨水多的時候菜價都會貴的啦,如果說之前菜農看到價格便宜不肯種菜,那這段時間上市的菜就更少,菜價肯定還會貴。” 聽完記者的轉述,在龍津路一個菜市場買菜的市民羅菲向記者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記者觀察
廣州繼續推進“農超對接”保平價
菜農跟風式的種植,其可以預見的后果是,未來一段時間蔬菜很可能在高位運行。江南果菜批發市場的主管林業桃認為,“菜賤傷農”到“菜貴傷民”的轉變,不過10多天,再一次暴露了一盤散沙的中國農民無力應付市場的窘態。林業桃說起自己去國外考察的經歷,頗有感觸地告訴記者,中國的菜籃子目前依然靠散戶保證,他們處于一盤散沙的狀態下,抗風險能力低,市場經營能力也差。而在國外,農業合作社在農民中間起的作用很重要。
記者從廣州市農業局了解到,為了扭轉“菜貴傷民”的局面,廣州此前已在積極籌劃通過設施農業保障雨季產量,在“十二五”期間廣州將建設5萬畝的設施農業,每年的建設目標是1萬畝。目前,廣州已經有兩個蔬菜基地建設了千畝規模的設施農業。另外,廣州市還將在本周末組織蔬菜生產者與超市和收購商洽談,現場除了有7對“農超對接”的簽約,還將有一批業者進行洽談,此舉將繼續致力于減少蔬菜供應的中間環節,讓市民能夠吃到平價蔬菜。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