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銀飾業路在何方?
傳統銀飾品價格便宜,且易與各式服裝搭配,因此受到不同年齡階段人群的喜愛。苗族等少數民族鐘愛銀飾,每逢重大節日,婦女們會身著盛裝、配套銀飾。在貴州,銀飾品是旅游商品中的拳頭產品之一,但是,由于白銀產量少,主要靠從外地運進銀料滿足加工需求。
記者采訪發現,傳統銀飾從業者對市場前景很是擔憂,處于“兩難”境地:既要承擔成本上漲的壓力,也不敢輕易上調產品價格。而不少游客覺得旅游商品幾乎都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傳統銀飾品價格也超過了可以接受的心理價位,購買意愿降低。
業內人士建議,銀飾品加工既要繼承傳統工藝,也要根據市場需求,從技術、民族文化等方面進行挖掘和創新,不斷開發新產品,增加文化內涵,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還要利用多種渠道宣傳傳統銀飾,建設銷售“綠色通道”。
楊濤認為,為應對銀價上漲,近期,當價格調整到一定合適位置時,將考慮批量進貨、增加儲備。此外,還要在產品工藝上進行創新,如銀手鐲、手鏈等,將采用手工拉絲技術,使圖案、文字符號等更加清晰,附加值也更高。
來源:新華網(記者 王新明、李黔渝)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