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四大會所之一畢馬威公布題為《中國奢侈品經驗》的報告稱,受訪者中有70%通過網絡搜索奢侈品牌信息,頻率為每月至少一次;占總量30%的調查者的網絡搜索頻率則為每周一次。所以畢馬威建議,奢侈品牌在華銷售要更多地利用新技術,增加與年輕消費群體的互動,這些新舉措甚至包括對微博等新興網絡營銷平臺的思考。
中國擁有數量龐大的年輕百萬富翁階層,這個年輕富翁階層受到更多互聯網時代的影響。畢馬威此次委托市場調研公司TNS對中國24個城市、1200名消費者進行了調查,并在此基礎上撰寫《中國奢侈品經驗》報告。調查對象的年齡介于20至45歲,其中一線城市受訪者的月薪為人民幣7500元以上,來自二線城市的受訪者月薪至少為人民幣5500元。
調查顯示,在所有的奢侈品品類中:中國內地引領了酒精類產品的排行榜,因白酒的廣泛流行而名列同類產品市場份額的榜首(37%)。法國的化妝品和香水(76%),時尚(37%)和箱包(33%)分別占據了同類商品市場的最大份額。意大利鞋業(43%)和瑞士手表業(87%)也為各自領域的領頭羊。
調查顯示,中國內地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動因也在發生變化,從之前尋求社會地位轉向為經驗型消費和奢侈品收藏,消費者更多的是基于自我獎勵、寵愛自己而購買奢侈品。報告顯示:超過4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購買奢侈品更多出于個人偏好和認同感。同時,他們愛用網絡認知奢侈品信息。
畢馬威建議,奢侈品牌在中國應該改變現傳統重實體門店而輕新渠道的做法,把數字化營銷、建立網絡銷售模式與店面經營結合。而迄今,奢侈品牌進入中國內地的主模式仍是“開店”;或者與當地經銷商、分銷商建立合作關系,或者以子公司模式直接介入銷售運營。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