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無解的“禍根”?
在出租車行業內,相比于乘客、司機,出租車企業處于強勢地位;在行業之間,相比于出租車企業,石化巨頭又是強勢企業。出租車經營權、資源性產品等長期壟斷,是否是出租車“一元錢”困局的禍根?
其一,有無可能徹底解決“份子錢”問題?目前出租車公司使用的經營權是政府以“特許經營”方式轉讓的,有的城市一輛出租車經營權高達上百萬元。保證金和“份子錢”等就是取得經營特許權的售價。中國社科院曾有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出租車行業不需要高新技術投入和巨額資金,且政府收到的稅金比公司收入少得多,只要管理方法得當,“出租車行業可以個體化”,從根本上解決“份子錢”問題。
上海市交通港口局負責人提出,出租車行業個體經營者難以承擔重大交通事故等風險,而且更難以管理,將出現“既管不住人,也管不住車”的被動局面;如上海、北京等特大型城市,出租車從業人員超過10萬,管理困境將難以想象。但他強調,“出租車企業內部需要不斷完善治理結構,降低管理成本,進一步讓利給司機和乘客。”
其二,如何消除油價上漲中的“不公平因素”?復旦大學能源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力波認為,在本輪油價快速上漲中,消費者和出租車行業都成了終端被動承擔者。下游的價格透明,而上游定價卻不透明,這本身就不公平。她認為,真正出問題的是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的是中石油、中石化等油企利潤率不透明的問題。破解出租車終端“被動漲價”問題的關鍵,是理順上游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胡怡建說,出租車漲價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政府、消費者對壟斷企業的妥協。一頭是原油暴利,一頭是燃油(成品油)加工微利甚至虧損,政府要處理好這兩頭的平衡問題。
其三,能否增加乘客等公共因素對油價、運價調整的“話語權”?經濟學家曹和平指出,國際上壟斷企業的合理利潤應該比通脹率高1至2個百分點,但國內石油企業的利潤率顯然已經高于這一標準,“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常由于偶發因素‘說漲就漲’,公眾只能被動接受,無法監督、更無法否決,這種情況亟待改變”。專家認為,在上游產品漲價過程中,公眾監督權不容忽視。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