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鋒點三:什么原因造成人們到國外購買奢侈品?
劉尚希:逃漏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及消費稅使人們從國外購買的奢侈品價格大大低于國內價格
趙 萍:綜合進口稅率過高讓國內消費者不得不到境外或者機場免稅店購買,給消費者添麻煩
劉尚希指出,納入我國消費稅征收范圍的商品,不論進口還是國產,都要征收消費稅,這也體現了稅制的統一和公平。奢侈品進口消費稅是在進口環節征收的,國產奢侈品消費稅是在生產或零售環節征收的,如進口高檔手表的消費稅是在進口環節征收,國產高檔手表的消費稅在生產環節征收。
劉尚希說,按照稅法和海關法的規定,游客在國外購買商品攜帶或郵寄入境,只要金額超過5000元,回國后都要在入境口岸海關申報繳納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其中若購買的是高檔手表、化妝品等消費稅應稅產品,還要申報繳納進口環節消費稅,而奢侈品的價格都大大超過5000元。這就是說,對游客而言,無論在國外購買應稅奢侈品,還是在國內購買應稅奢侈品,其負擔的稅收應是一樣的。但因很多人入境并不主動申報,海關也未檢查出來,其攜帶入境的物品自然就漏交了相關稅收,從而使這些物品的價格大大低于國內物品。
趙萍指出,目前,減免稅可行的主要領域集中在衣、食、行等方面。從廣義范圍內看,日化用品、鐘表、服裝類產品、進口箱包、鞋帽等產品都有降稅的空間。例如,一些化妝品雖然被定義為奢侈品,但實際上很多居民已具備消費化妝品的能力。化妝品在進口環節要交30%的消費稅、17%的增值稅和10%的關稅,三者相加高達57%,在國際上也屬于中上水平。由于國內價格太貴,很多消費者不得不到境外或者機場免稅店去購買,這豈不是給消費者添麻煩嗎?
交鋒點四:降低奢侈品稅,是否有利于擴大內需?
劉尚希:擴大內需主要指的是拉動國內產品消費,而不是進口產品
趙 萍:降低了中高檔商品的稅負可能吸引相關品牌來中國設廠,這對擴大消費、促進就業意義重大
對于降低奢侈品征稅,有利于擴大內需的觀點,劉尚希并不贊同。他說,擴大內需主要指的是拉動國內產品消費,而不是進口產品。如果擴大對進口產品的消費需求,那將損害國內企業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對中國經濟將造成嚴重后果。
雖然有些奢侈品產品是國內企業代工生產的,但國內企業得到的只是很少的加工費用,利潤很低。而高附加值和高額利潤主要還是持有品牌的外資企業拿走了。就像蘋果手機一樣,一款售價499美元的蘋果手機,代工企業只能得到幾美元。這對內需的拉動作用,顯然十分有限。
趙萍認為,實際上,大多數中高檔商品還是看重薄利多銷,只有少數奢侈品才定位于保持高利潤。一旦我們降低了中高檔商品的稅負,完全可能吸引相關品牌來中國設廠,這對擴大消費、促進就業意義重大,可以抵消減稅帶來的影響。
趙萍說,任何一種商品的進口都會產生“溢出效應”。吸引外國品牌來華設廠,我們可以看到人家生產的產品是什么樣子,可以學習他們的管理經驗、銷售經驗,模仿他們的產品研發、品質管理,還可以促進國內品牌競爭。目前,我國相當一部分制造業處于“微笑曲線”的底部,更應該引進高端品牌,學習先進經驗,提高自身競爭力。
來源:人民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