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稅或致網購成本上升
一直以來,很多人在實體店試衣服然后再到網店購買,實體店已經淪為了網店的試衣間。網店因無需實體店面、倉儲設施和免稅等優勢,商品價格普遍低于實體店。而稅收的開征可能會縮減網店所具有的價格優勢,同時,稅收也很可能會以提價的方式進入流通環節,由消費者來買單。
據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武漢現有個人網店達3萬余家,但達到皇冠級別的網店僅有不到2%,更多的只是個體小店。有些店主是大學生或者生活拮據的下崗人員,一旦對網店全面征稅,勢必會造成一部分網店經營困難。
“征稅會增加網店的運營成本,只有漲價唄。”“武大櫻花紀念坊”店主何國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網店主要經營流行女包、帽子、韓版拖鞋等商品,現階段還屬于業務推廣期,走的是薄利多銷,利潤空間很小,如果征稅可能無法消化。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網店都靠低價來招攬客戶。網店“安凱欣”負責人對記者說,把店鋪做成品牌,靠服務和品質贏得聲譽,讓產品具有除了價格之外的競爭力,才能走出網購低價競爭的怪圈。
“從市場公平的角度來說,如果不對網店進行征稅,這對于實體店來說是不公平的。”華中科技大學電子商務專家李衛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網店應該省的是店面錢和雇員的工資,而不應是稅錢。
網絡購物市場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少問題:付款后賣家失蹤、貨品和樣品不符、退貨難、無售后服務……這些問題造成網絡購物市場的誠信度不高,讓一部分消費者飽受其害。
武漢大學電子商務專家黃敏學表示,從長遠看,網店征稅將是規范行業誠信體系的必要舉措。將不繳稅帶來的低價作為網店的核心競爭力,并不利于電子商務的持續健康發展,只有通過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才會形成消費者和經營者雙贏的局面。
征稅仍存技術難題
盡管向網店征稅是大勢所趨,但是由于目前與網購市場相配套的金融和信用服務體系還不健全,因此面臨很大困難。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在《中國電子發票藍皮書》發布會上說,目前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印度、智利等發展中國家都在推廣應用電子發票。而電子發票和電子簽名等認證方式在國內還沒有推廣開,使得我國電子商務領域不僅是稅收和工商管理的空白地帶,還是假貨的重要銷售渠道,引發了種種的社會管理問題。
“網店交易很多時候只通過網絡留言、QQ聯系,快遞發貨,大多數商品根本不開具發票或依據,這給按正常渠道征稅及制定征稅標準帶來很大困難。”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表示。
同時,交易記錄的收集將是稅務部門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問題。全國皇冠以下的個人網店數量眾多,除非稅務部門跟淘寶網內部數據相通,否則要統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而這樣又將涉及到商業數據信息的保密和安全問題。
此外,由于電子商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特殊性,如果按照現有的稅法法規來對電子商務交易行為進行征稅,在管轄權認定、納稅主體認定、商品來源地確定、個人交易行為界定等方面都將存在操作問題。而這些,都是當前網店征稅面臨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