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大股東承諾條款
華生:在新股發行制度的進一步改革當中,我個人有幾個建議:一、新股發行要強化的是預測的業績表現,預測的市盈率,這是定價的基礎。二、在強調了預測、動態這個基礎上,要有必要的懲罰性制度配套。如果我們的招股說明書出了差錯,我認為可以引進股權分置改革時候大股東那種承諾條款。我們現在最害怕的不就是業績變臉嗎?一旦變臉時可以像股改一樣,觸發進一步送股的條款。
此外應該立即叫停保薦加直投。自己成了股東,就成了利益關聯方,中介機構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就沒有了保障。據我所知,一些券商或其從業人員,就主動向發行人即擬上市公司耳提面命,說企業上市不私下花幾百萬、上千萬元的公關費用肯定不行。
陳海玲:IPO盛宴,上市公司高管、投行、會計師和律師,相當于一條繩上蚱蜢,各自從IPO的盛宴上分走一杯羹。有個笑話講,IPO業務中,投行負責忽悠人,而律師和會計師就是負責告訴別人,券商忽悠你的話都是真的。因此如何有一個獨立的第三方對之進行監督才是出路。
華生:由于對企業發行上市擁有最后生殺大權,發審委官員難免“被公關”?,F在上會企業初審通過后,便提前通知相關發審小組成員,寄去企業材料,讓發審組成員閱讀。由于發審組成員多為兼職,這時給的時間再多,他們也無法靜下心來看材料。但此時消息廣泛漏泄,反而給公關尋租者留下了時間和空間。因此,一個企業最終進入上會發審階段,應隨機抽簽決定發審組。而一旦抽定發審組,發審組成員應立即全部封閉,集中閱讀申報材料,討論其中的疑點和不詳之處,并進行表決。這樣既保證了程序的公正和制度的嚴密性,也保護了發審組成員。建議發審委小組首先數量要足夠多。
相關資料
全球IPO制度比較
英國美國:
累計投標方式
國際上最常用的定價方式,定價基本過程主要包括:準備階段(估值等);注冊階段;等待及促銷(前期促銷、路演和投標建檔);注冊生效及定價、股份配發。
中國香港:
累計投標與公開認購混合制
1994年11月起,香港大型新股發行基本上采用累計投標和公開認購混合的招股機制。具體做法包括:混合機制的股份分配方式;定價過程;回撥機制;超額配售權和后市支持;發行過程。
中國臺灣:
固價公開申購競價發行累計投標
1995年3月起,臺灣股市在原有的固定價格公開申購外,增加了競價發行方式。具體做法包括:競價參與人的資格要求與身份限制;單個投資者得標數量限制;公開申購部分價格決定機制等。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