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評論 條,點擊查看
如何拯救互聯網誠信
競價排名并不是百度的首創,早在10多年前,美國的幾家搜索公司就開始嘗試“競價排名”和“付費就收錄”的贏利模式,把本來不應該出現在某個位置的信息,比如廣告內容,人為地、更加優先地呈現給用戶,并且沒有透明地明示用戶。
之后的一場訴訟改變了美國搜索公司的運營模式。2001年7月,美國俄勒岡州的消費者團體向聯邦交易委員會提出申訴,控訴一些搜索引擎廠商沒有將這種“廣告”信息與普通搜索結果明確區分開來,涉嫌違反“禁止虛假商業行為”的聯邦法。2002年6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發布了有關“明示搜索引擎廣告信息”的文件,要求各搜索引擎公司采取必要的措施標明搜索排序中的付費鏈接。可以說,目前美國搜索公司呈現的規范還是源于制度的約束。
在業界專家看來,目前互聯網行業既缺乏法律法規的約束,也缺乏政府和行業協會的監管,當然缺失的還有企業的自律。
曲曉東說,在相關法規尚未出臺之前,對百度來說,首先要套上道德的枷鎖。尤其是在百度內部應該有一種共識,在大眾心目中,搜索引擎已經成為獲取信息的媒體,那么百度也得按媒體的道德水準來進行自律。
業界一致的觀點是,對互聯網行業誠信問題,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也難辭其咎。但也有人擔心,監管走向極端,以創新為特點的互聯網行業就會被管死。如何規范互聯網這一頗具“錢景”的產業,需要各方智慧。
來源:人民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