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有助于補齊農業短板、拉動內需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農產品與食品價格上漲過快,近年來一直是物價上漲的主要推手。數據還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中,外出打工的工資性收入同比增幅達到了20.1%。
劉元春認為,農產品價格和低端勞動力工資上漲,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較大。首先,這可以化解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加快推進城鎮化。其次,有助于產業升級和產業梯度轉移。最后,農產品價格上漲還有助于夯實農業基礎。
李義平指出,今年我國物價上漲的結構性特征比較明顯,這說明物價上漲還不僅是一個金融學問題,一定程度上是產品供給結構上出了問題。長期以來,各地高度重視經濟增速,工業項目大干快上,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農業,農村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要素流失非常嚴重,農業成為經濟發展的突出“短板”。
“應該說,價格上漲帶來的這種調整是積極的。這也提醒政府,今后要持之以恒地重視農業發展,把更多的生產要素配置給農村?!崩盍x平說。農產品的種植(養殖)規模取決于上一期的價格,而當期一旦種植之后規模無法調整。在農田水利建設不完善、農業規?;潭炔桓叩那闆r下,受天氣因素影響,產量會有較大的波動,這給農產品價格的周期波動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農民很難科學地確定合適的種植規模。
因此,只有重視農業生產,把水利建設搞好了,才能減少不確定性,也才能保證農產品正常供給。可以說,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有助于農業投入的和農產品供給的增長,有助于推動一、二、三次產業之間的平衡。
劉元春還指出,低端勞動力的收入快速增長,為增加居民消費奠定了基礎。從長遠來看,這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拉動國內消費市場、促進貿易平衡都有積極意義。
資源能源價格上漲有助于遏制高污染高能耗企業,我國貿易結構已出現明顯改善
今年上半年石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升。鄭新立認為,能源、資源價格上漲過快,主要是輸入性通脹所致,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在勞動力價格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的共同作用下,對經濟結構調整也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
鄭新立認為,這些價格的上漲一定程度遏制了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的出口,促進我國外貿的平衡,使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由出口導向和投資拉動型逐步向內需拉動型轉變。而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必然會迫使企業轉型升級,轉向產業鏈上更高端的環節,并通過不斷提高生產效率來消化成本上升的沖擊。
國家發改委報告指出,我國一些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已出現了將產業向國外轉移的動向。有的出口企業開始將生產環節向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轉移,而將總部和研發部門留在國內。海關總署的統計也表明,我國進出口產品的結構上也出現了明顯改善,一般貿易進出口形勢明顯好于加工貿易。
鄭新立還指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飆升,也提醒我國必須建立防止其價格暴漲的“防火墻”。在這方面我們要做好兩件事:一是要利用好巨額外匯儲備鼓勵企業“走出去”,在海外一些能源資源企業參股、控股;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用好本國資源,在煤炭液化、氣化技術已成熟的基礎上,加大國內煤炭清潔利用力度。
“當然,應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最根本的途徑還是要通過自主創新,使我國的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逐步向知識密集型轉變?!编嵭铝⒄f。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