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節臨近,消費者在選購“稻香村”月餅。
消費者投訴遭遇瓶頸
網友“維權”認為,盡管部分“稻香村”品牌產品具有QS質量認證,但產品安全只是食品消費的一方面,另一方面選擇“老字號”吃的還有文化積淀。“老字號”在節前重銷售之余,更應肩負品牌維護的責任、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
針對類似情況記者致電北京市消協投訴電話,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8條規定“依法經有關行政部門認定為不合格的商品,消費者要求退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退貨”,建議記者聯系聯系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工商局12315熱線表示,系統顯示“稻香村”品牌為蘇州稻香村持有,如果蘇州稻香村出示消費者所購產品為“假冒偽劣”產品證明,消費者可以據此雙倍索賠。但蘇州稻香村投訴客服人員表示,類似證明之前企業未曾開過,對于商標持有應付的責任言語不詳。
實則,對于“稻香村”品牌的爭議一直就未曾停止。據《北京晨報》報道,2009年中秋節蘇州稻香村就曾認為保定稻香村涉及商標侵權,欺騙和誤導北京消費者,截至目前兩家還有官司在司法程序中。《京華時報》報道,蘇州稻香村還與其商標授權企業黑馬公司因拖欠商標使用費、違規使用商標等問題對簿公堂,黑馬公司委托生產的月餅更是被消費者投訴保質期內霉變。
“‘稻香村’月餅的歷史淵源已經無從追溯了,真是說不清理還亂。”業內人士透露,全國以“稻香村”為公司名稱的就有十幾家,同時多家企業在不同的食品類上注冊了“稻香村”商標,如深圳稻香村在調味品上注冊了“稻香村”商標,上海稻香村在“肫肝”上注冊了“稻香村”商標。
專家表示,廣大消費者對行業內部紛繁復雜的情況并不知情,購買產品看重的是產品的品牌信譽。相關部門應協助“老字號”理清歷史淵源,對產品質量嚴格把關。而“稻香村”老字號對于“山寨”產品不應放縱,著實體現“老字號”的企業社會責任。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