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差別化信貸政策如何落實?
近年來,首套房的購買成本持續增加。利率方面,從今年2月以來,五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由6.4%先后上調至6.6%、6.8%和7.05%;優惠方面,優惠幅度從最初的基準利率的7折、8-8.5折至取消折扣,而此次更是上調至1.05-1.1倍。
一些貸款購房自住的人說:“每次加息過后,每個月的還貸額都要增加幾百元。”一些看房者則抱怨:“房價沒有明顯下調,購房門檻和成本卻一直在提高,買房似乎越來越難,感覺頗為‘受傷’。”
差別化房貸政策一直是樓市調控“組合拳”中的重要招數。實際效果證明,在穩健貨幣政策的背景下,差別化的房貸政策能對投資投機性需求和過快上漲的房價發揮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但業內人士指出,“差別化”應該體現為“有保有壓”。如何在抑制炒房投機行為的同時,避免對合理的自住、改善型購房需求造成“誤傷”,也是對差別化房貸政策的考驗。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說,一般來說,政府對基本住房需求的支持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對比較困難的群體直接提供住房保障,另一種是對有一定購房能力的首次購房群體實施稅收、信貸等方面的政策扶助,“銀行房地產貸款政策的調整應當著眼于限制投資、投機性需求,保護和鼓勵合理自住需求,商業銀行在追求自身利潤水平的同時也應積極落實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
業內人士還指出,隨著樓市調控的持續深入,目前市場博弈的天平正向購房者逐漸傾斜。在保持調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同時,要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在政策儲備上,應考慮到市場到一定階段有所“激活”、合理購房需求逐漸入市的情況,應切實落實針對合理購房需求的信貸政策,維持樓市的健康平穩運行。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