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可可”到“巧克力”
中國道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夢想
中國入世,全球共贏。
世貿組織總干事拉米提供的一組數據可以佐證這一點。2010年,美國向中國出口價值920億美元的貨物,超過2001年出口量的4.5倍。2001年,中國從巴西進口價值為20億美元,而2010年進口價值則高達310億美元。“中國市場繁榮昌盛,世界其他地區也受益匪淺。”
尤姆凱拉來自非洲,他言語中更多地表現出對中國發展的贊嘆與羨慕。“我們也夢想成為制造業的基地”,他說,非洲也希望可以出售巧克力,而不是可可或咖啡。
從可可到巧克力,隱喻了經濟學者口中的“中國道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入世十年,中國在全球生產體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國際分工地位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從2001年到2010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收入增長近4.6倍,軟件業收入增長17倍,電信業務總量增長近7.6倍。目前,我國生產的900多種產品所占的國際市場份額居全球首位,其中不乏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
從市場到工廠,從低端制造業到高精尖產業……中國在全球市場格局中的成長道路成為不少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夢想。
“我們希望從中國的創新中學習,跟中國結成伙伴關系,在中國的熱土上投資,把可可變成巧克力……”尤姆凱拉說,這是“我們非洲的夢想”。
世界銀行副行長桑杰·帕拉丹表示,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非常獨特,為其他發展中國家乃至整個國際社會提供了重要的借鑒。
事實上,中國在致力于自身發展的同時,也一直關注和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除在世貿組織特別是多哈談判中積極為發展中國家鼓與呼之外,也積極向發展中成員提供力所能及的經濟和技術援助,承諾逐步給予與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95%稅目的輸華產品零關稅待遇,到2010年底,免除了44個最不發達國家238億元人民幣的債務。2011年7月,中國向世貿組織捐贈40萬美元,幫助最不發達國家申請加入,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
在拉米看來,在幫助世界上最貧窮國家方面,中國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談到未來,陳德銘表示,“我們將繼續十年前那樣的勇氣和決心,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以開放促發展、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創新,同時,為世界經濟復蘇和穩定作出應有貢獻。”
加入世貿組織十年,中國正在新的起點上,尋求全球經濟中的新定位。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