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能用的“土品牌”
但是快速發展的背后,也確實存在隱憂。
經濟學博士馬紅漫認為,每個店鋪老板免費使用著統一品牌帶來的益處。個體戶也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這一品牌擴大社會影響,但是這樣的經營模式其實脆弱不堪。
更重要的是,市場收益和風險永遠是對等的,免費使用品牌產權同樣也會有成本開支。由于單個店鋪的管控完全自主化,缺乏行業統一標準和管理,一旦有個別店鋪無法保證生產質量,就會給沙縣小吃整個品牌帶來傷害。
在2005年,福州爆出沙縣小吃餛飩餡摻入硼砂事件。2009年,廣州、西安再次爆出硼砂事件。傳統工藝制作的扁肉,是用木棒不停敲打肉,直到成泥,敲打過程中加入適量堿,讓肉膨脹。在硼砂事件中,一些小吃業主圖省事,用機器將肉絞爛,摻入硼砂。硼砂毒性很大,嚴禁在食品中添加。
硼砂系列事件,對沙縣小吃業打擊巨大,在福建、廣東一帶,不少店生意一落千丈,被迫關停。深圳硼砂事件,幾乎讓整個沙縣小吃在深圳全軍覆沒。
另外,被譽為小吃大師、沙縣小吃第一人的樂相森介紹說,如今,“打假”也是沙縣政府最重視、最頭痛的一件事。目前至少30%的沙縣小吃不是沙縣人開的。現在沙縣附近的將樂、南平、順昌等縣,甚至是福建省以外的人也都在掛沙縣小吃的招牌。
樂相森說,沙縣小吃同業公會在1998年注冊了商標,不過只是一個圖形,“沙縣小吃”因為涉及地名,一直沒有獲得審批。即便得到審批,按照《商標法實施條例》規定,商標中含有地名,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
另外,很多外地人開的沙縣小吃店,并不使用同業公會的商標圖形,大多數沙縣小吃業主也不使用。這種情況下,打假很難。
上市之路有多遠
在近日,被曝出謀劃整體上市的沙縣小吃一時間招致眾多質疑。剛剛走過創業期的沙縣小吃距離整體上市究竟還有多少路要走?
有分析認為,沙縣小吃業要朝產業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必須發展連鎖快餐的經營模式。但是一些小吃經營者和行業專家表示并不看好。深圳紅寶路上的一家沙縣小吃老板張先生告訴記者,在深圳幾乎是每二三十米就有一家沙縣小吃,數量多,難以整合。
連鎖特許經營專家李維華透露,現在沙縣小吃中有兩種方式:一是沙縣本地人出來做,他們不用繳納連鎖加盟費用;還有一部分是沙縣以外的人在做,他們是通過加盟來獲得沙縣小吃的經營權。要想整合沙縣小吃,難度最大的是沙縣當地人這部分。
有投行人士表示,上市企業首先必須具備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合理清晰的股權關系及內部董事會、股東會和經營層之間的關系;而公司內部的標準化管理、制度流程和規范的要求更是嚴格,還必須有拿得出手的業績回報。就這些方面,沙縣小吃還有不小的差距。
即使是經營者,也對整體上市抱有不同看法。張先生告訴記者,沙縣小吃在國內數量眾多,難以整合。
“這么多家你說你憑什么來整合我們?你政府出馬還是私人?所以現在說如果要整合,那要不要給錢?然后你說你統一管理,不一定人家肯讓你管,而且很分散,像有的人白天不開專門開晚上。”張先生表示。
曾經為全聚德、湘鄂情、俏江南等餐飲企業做上市規劃的北大縱橫管理咨詢公司副總史俊認為,沙縣小吃距離上市實在太遙遠。
“首先是他們的法人治理結構、股權關系,以及董事會、股東會和經營層之間的關系尚不完善。其次整個公司平臺也需完善,沙縣小吃的資產所有的經營狀況都必須很明確。第三,公司內部的管理必須標準化,必須有相應的一些制度流程和規范。第四,必須有很好的業績回報和業績的相應的一些內容。”史俊表示,他認為,就這幾點而言,沙縣小吃還并不具備上市能力。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編輯:馬原